close

結束兩天的十六湖國家公園之旅後,我們驅車南下希貝尼克 (Šibenik,Google翻譯為史賓尼克),準備近距離與亞德里亞海接觸,不料高速公路A1及替代道路卻因海風過大而封鎖(請詳克羅埃西亞~自駕二三事),導致原本兩個半小時的車程硬生生延長為5個小時,我們在希貝尼克的時間也由4個小時縮短為2個小時。

希貝尼克這個城市雖然是由斯拉夫人建立的,但在1116年被威尼斯共和國佔領,直至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滅亡後,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領地,因此,希貝尼克的主要景點如聖雅各主教座堂與四個要塞碉堡,都充滿了威尼斯風格。由於停留的時間有限,停好車後我們立馬直奔聖雅各主教座堂(Katedrala sv. Jakova);教堂主體全部以白色石灰岩打造,石材來自以產白石聞名的布拉曲(Brac)、科楚拉(Korcula)等島嶼,以及布拉島(Rab)的紅色角礫大理石。
聖雅各主教座堂教堂於2000年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教堂長38.5米、寬14米、高32米,以世界上最大一座用岩石打造的教堂而著名,尤其是令人矚目的圓拱頂採用了獨特的建築技術,完全不用一塊磚塊或一根木頭支撐;在19世紀以前的歐洲,只能用木材及磚頭來做接隼與架構,尤拉·達爾提亞以木匠式的接隼技法、特殊的Skeletal建築技術,把教堂從牆壁、筒形拱頂到圓頂全部用石塊準確的組合起來,其精準的工藝技術令人嘆為觀止,這獨一無二的建築工法,成為19世紀前世紀空前的創新之作。有網友說要不是為了看這個教堂一眼,應該不會有這麼多遊客來希貝尼克吧!但我個人覺得教堂實在是普普,反到是希貝尼克潔白的山城面貌更吸引我。
IMG_20160823_01.jpg

建設開始於1402年, 但隔了30多年、到1431年才開始改建,此至1536年完工為止,一代代的建築師們用石料完整的設計建造了這個包含有哥特式風格與文藝復興風格的教堂,由於時局動盪,歷經四段接力,工程持續了一個世紀。 在四位建築師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擴大教堂的尤拉·達爾提亞(Juraj Dalmatinac),他以石材建築法營造整體文藝復興是大格局,完成了側廊獅子們、後堂的71顆人頭像、柱頭及洗禮堂,雖然他未能親眼看到教堂完成,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建築師,人們還是將他的雕像立在教堂前廣場上,他的目光驕傲地望向聖雅各教堂。

IMG_20160823_02.jpg

這就是尤拉·達爾提亞的大作~側廊的獅子門與後堂的71顆人頭像;獅子門的名字源自於門前的那兩尊石獅子,大門上則刻著舊約聖經的故事,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兩隻獅子頭頂狀似害羞的亞當、夏娃雕像,簡直就是機智問答「如果全身赤裸,你會用兩隻手遮住哪」的翻版,可惜亞當夏娃無法用雙手遮住千千萬萬遊客的雙眼,只好盡力遮住自己的身體; 亞當、夏娃上的聖龕華蓋裡,一尊是聖雅各、一尊是聖彼得,這是尤拉·達爾提亞的作品;不過現在這些都是仿製品,真跡存放在聖雅各主教座堂後方的聖芭芭拉教堂(Crkva Sv. Barbare)博物館。
三面後堂(Apse)外牆簷口上的71顆人頭及3顆獅子頭雕像,成為教堂的一大特色,尤拉·達爾提亞以十五世紀時希貝尼克有名望的仕紳及居民長相為藍本,雕刻出喜怒哀樂等生動的表情,充份表現出文藝復興早期人本主義的精神;在人頭雕像上方的半露方柱上,還可以看到兩尊全裸小孩手持捲曲的羊皮紙,男孩腳下刻有唯一被保存下來的尤拉(Juraj)大師的稱號,羊皮紙上拉丁文標示「這座教堂是1443年由Juraj Dalmatinac所建造(Hoc opus cuvarum fecit magister Georgius Matthei Dalmaticus)」。

IMG_20160823_03.jpg

買好門票後我們要進去參觀囉!不過教堂內部不能拍照,我也沒有美照跟各位分享,我個人的不負責任心得是:教堂建造技術雖然高超,但在裡面看到厚實、毫無裝飾的石頭屋頂,還是覺得過於樸素,洗禮堂的貝殼狀屋頂與鴿子雕刻的確是蠻華麗的,主殿的祭壇也相當值得一看。

IMG_20160823_04.jpg

獅子門的正前方是另一處廣場,雪白的牆壁與雪白的地板在藍天的襯托下,亮的刺眼。我們接著從照片中的樓梯往上爬,尋找山頂上的碉堡。

IMG_20160823_05.jpg

我們首先經過聖勞倫斯教堂(Franjevacki samostan sv. Lovre),教堂建於18世紀,在山型牆下是不起眼的巴洛克式門楣,教堂內部的彩繪超級美!在裡面有如站在深藍色的星空下,抬頭仰望天花板的點點繁星,可惜內部同樣是不能拍照呀~~~ 

IMG_20160823_06.jpg

教堂外是相當有特色的洞穴中的聖母。

IMG_20160823_07.jpg

在往上爬個五分鐘後,我們終於抵達了聖米哈伊碉堡(Tvrđava sv. Mihovil),買好門票我們要進去參觀囉~我個人覺得門票變相的漲價了,因為網友的遊記寫門票25kn,但我們買的時候是聖米哈伊碉堡+Tvrđava BARONE兩碉堡門票50kn,但Tvrđava BARONE在遙遠的另一座山上,除非花個一天在希貝尼克玩耍,否則很難排出時間特地去看吧!

IMG_20160823_09.jpg

聖米哈伊碉堡建於15-16世紀(現存最古老的遺跡為13世紀時建造),早期用作防禦伊利里亞人(Illyrians)入侵,歷經戰火的摧殘,舊時的城牆多以頹屺,現在的碉堡僅剩下北方的斷垣殘壁,並改做觀光用途。登上堡壘的制高點,必拍的View~俯瞰整個希貝尼克老城以及聖雅各主教座堂教堂。 

IMG_20160823_10.jpg

在碉堡上眺望碧藍的亞德里亞海,照片正中央處的小拱型就是高速公路A1,站在碉堡上後,我逐漸能體會為什麼海風會導致高速公路封路了,因為風大到連站都站不穩,有種處於13級颱風中的感覺。

IMG_20160823_11.jpg

從碉堡的砲彈孔中眺望遠處的聖伊萬納(Tvrđava sv. Ivan)碉堡~這張照片我是蹲在地上拍的,因為風實在大到我整個人晃到手震。

IMG_20160823_12.jpg

令我感到小訝異的是~碉堡上方居然有成排的座椅ㄟ!感覺這裡是舉辦小型演唱會或戲劇的表演場所,以碧海藍天當作背景,真是奢侈的享受啊。

IMG_20160823_13.jpg

下山時我們沒有原路折返,而是朝南邊的Perivoj Roberta Visanija(以RV這位先生命名的公園)走去,這是希貝尼克的另一個地標~聖方濟教堂(Crkva svetog Frane)與克雷希米爾四世雕像(Hrvatski kralj Petar Kršimir IV)。希貝尼克的名稱最早見於1066年克羅埃西亞國王克雷希米爾四世頒發的一個許可證中,在克雷希米爾四世時期,希貝尼克也是克羅埃西亞王國的首都,因為這個緣故, 希貝尼克也被稱為克雷希米爾的城市。

我們短命的希貝尼克之旅到此告一個段落,接著要趕在太陽下山前,衝去札達爾看世界上最美麗的夕陽了。

IMG_20160823_14.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希貝尼克(Šibenik)
http://www.Šibenik-tourism.hr/en/ 
一、簡介
希貝尼克(Šibenik)是克羅埃西亞東南部歷史名城,位於達爾馬提亞中部、亞得里亞海濱,東南距斯普利特港約40公里。希貝尼克是希貝尼克-克寧縣的首府。同時也是東南歐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希貝尼克以北數公里外的克爾卡國家公園同克羅埃西亞最著名的普利特維采湖國家公園一樣,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大量的瀑布和歷史考古遺跡而聞名於世。在希貝尼克西部32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分佈著150個小島,這些島嶼稱為科爾納蒂群島,是地中海島嶼密度最大的群島。
不同於其他亞得里亞海沿岸希臘人、伊利裡亞人和羅馬人建立的城市,希貝尼克是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在當地的聖米夏埃爾堡挖掘的文物證實早在克羅埃西亞人到來之前,這裡就有人居住。希貝尼克的名稱最早見於1066年克羅埃西亞國王克雷希米爾四世頒發的一個許可證中,在克雷希米爾四世時期,希貝尼克也是克羅埃西亞王國的首都,因為這個緣故, 希貝尼克也被稱為克雷希米爾的城市。該城是亞得里亞海東岸最古老的克羅埃西亞城市。
在11世紀到12世紀之間,希貝尼克被威尼斯共和國、東羅馬帝國、匈牙利王國和波士尼亞王國反復爭奪,最終在1116年被威尼斯共和國佔領。1298年希貝尼克被賦予城市地位,擁有自己的教區;1412年,希貝尼克同其他達爾馬提亞城市一樣爆發了反對威尼斯共和國統治的戰爭;15世紀末,鄂圖曼帝國開始把目標瞄向希貝尼克,希望通過佔領這座城市達到壓制威尼斯共和國在地中海的勢力的目的,但他們從未能征服希貝尼克。
從16世紀起,希貝尼克建立了一系列的防禦工事,其中聖尼古拉斯要塞是其中的代表,到了17世紀,又建立起了聖約翰和舒比切瓦茨要塞;1797年,隨著威尼斯共和國的滅亡,希貝尼克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領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希貝尼克被義大利軍隊佔領。1921年6月12日,根據1920年簽署的拉帕洛條約,義大利軍隊撤出了希貝尼克,它隨之成為了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貝尼克被義大利法西斯和納粹德國軍隊佔領,在盟軍的轟炸下,聖尼古拉斯教堂被炸毀。
二戰結束後,希貝尼克成為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
1991年克羅埃西亞宣佈獨立後,希貝尼克又成為了克羅埃西亞的一部分。在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希貝尼克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和塞爾維亞准軍事組織的嚴重襲擊,在克羅埃西亞軍隊和希貝尼克市民的保衛下,希貝尼克的建築得到了保護,但轟炸破壞了城內大量的建築物和紀念碑,包括聖雅各主座教堂的圓頂和1870年修建的劇院也遭到破壞。在1995年8月的暴風行動後,克羅埃西亞軍隊擊潰了塞爾維亞武裝,解放了被佔領的地區,希貝尼克得以重建並成為希貝尼克-克寧縣的首府,遭到戰爭破壞的建築也全部修繕復原。
二、舊城區
1.聖雅各主教座堂(Katedrala sv. Jakova)
地址:Trg Republike Hrvatske, 22000, Šibenik
門票:15kn
聖雅各主教座堂(Katedrala sv. Jakova)是克羅埃西亞希貝尼克的天主教主教座堂,供奉載伯德的兒子聖雅各,2000年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教堂的建設計劃早在1298年當希貝尼克成為自治市時就已經開始,建設開始於1402年,但在希貝尼克正式成為主教教區後,城市的執政者很快改變主意,希望把教堂建成一座標誌性的建築,成為配得上主教職位的教堂,因而過了三十多年教堂才開始動工;實際從事改建舊教堂始於1431年,此至1536年的時間裡,一代代的建築師們用石料完整的設計建造了這個包含有哥特式風格與文藝復興風格的教堂,由於時局動盪,歷經四段接力,工程持續了一個世紀。
    1431-1444年:三位義大利籍建築師和當地石匠完成哥德式的下層建築及教堂入口。
    1444-1475年:尤拉·達爾提亞(Juraj Dalmatinac)擴大了教堂,以石材建築法營造整體文藝復興是大格局,完成了側廊獅子們、後堂的71顆人頭像、柱頭及洗禮堂。
    1477-1505年:托斯卡納的尼古拉·佛羅倫斯(Nikola Firetinac)維持簡單的文藝復興式風格,完成側廊祭壇、圓頂建築、筒形拱頂和聖彌額爾,聖雅各和聖瑪爾穀雕像。。
    1505-1535年:威尼斯建築師Bartolomeo、Gicomo da Mestre及來自扎達爾的工匠接手完成整座教堂,並於1555年舉行祝賀儀式。
1991年9月,教堂的圓頂被南斯拉夫人民軍支持的塞族部隊在炮擊希貝尼克時嚴重損壞,但是在幾年內就迅速修復。
聖雅各主教座堂長38.5米、寬14米、高32米,教堂以世界上最大一座用岩石打造的教堂而著名,尤其是令人矚目的圓拱頂採用了獨特的建築技術,完全不用一塊磚塊或一根木頭支撐。整個教堂融合了15-16世紀義大利北方、達爾馬提亞、托斯卡尼亞三個地區的建築藝術,教堂的形式和裝飾元素也是哥德式風格河文藝復興的合體,是克羅埃西亞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作品。在19世紀以前的歐洲,只能用木材及磚頭來做接隼與架構,尤拉·達爾提亞以木匠式的接隼技法、特殊的Skeletal建築技術,把教堂從牆壁、筒形拱頂到圓頂全部用石塊準確的組合起來,其精準的工藝技術令人嘆為觀止,獨一無二的建築工法,成為19世紀前世紀空前的創新之作。
教堂主體全部以白色石灰岩打造,石材來自以產白石聞名的布拉曲(Brac)、科楚拉(Korcula)等島嶼,以及布拉島(Rab)的紅色角礫大理石。
教堂正門位於北立面,這是全歐洲最古老的三葉狀山牆立面,上面半圓山牆(屋頂)及兩側1/4小圓弧的屋簷山牆,分別有四扇圓形玫瑰窗,同屬文藝復興風格裝飾。兩扇同門雕刻的是新約聖經的故事,華麗的哥德式石刻拱門造型是出自波尼諾之手,刻著最後的審判,不過由於年代久遠,12使徒的雕像嚴重毀損,所以現在看到的都是重新修復的。門上還可以看到獨立戰爭時留下的彈孔。
側門獅子門(The Lion Gate)最為吸引人,門上刻的舊約聖經的故事,獅子門的石獅、八角形雕花石柱、亞當、夏娃等都出自米蘭雕刻家波尼諾(Bonini)之手,而亞當、夏娃上的聖龕華蓋裡,一尊是聖雅各、一尊是聖彼得,則是尤拉·達爾提亞的作品;不過現在這些都是仿製品,真跡存放在聖雅各主教座堂後方的聖芭芭拉教堂(Crkva Sv. Barbare)博物館。
三面後堂(Apse)外牆簷口上的71顆人頭及3顆獅子頭雕像,成為教堂的一大特色,尤拉·達爾提亞以十五世紀時希貝尼克有名望的仕紳及居民長相為藍本,雕刻出喜怒哀樂等生動的表情,充份表現出文藝復興早期人本主義的精神;在人頭雕像上方的半露方柱上,還可以看到兩尊全裸小孩手持捲曲的羊皮紙,羊皮紙上拉丁文標示「這座教堂是1443年由Juraj Dalmatinac所建造」。
圓頂與拱頂完成於尼古拉·佛羅倫斯之手,簡單的文藝復興形式,沒有太多雕刻,圓頂的基底有16扇窗、並以一壁柱隔開,圓頂的8個面由一片片石板組成,越上面越窄,最後以拱頂石收緊,而三座筒形拱頂也是由一片片厚重的石板組成,上面分別站立著面海的聖馬可(St. Mark)、面向廣場的聖米迦勒(St. Micheal)、面向教堂後方的聖雅各(St. Jarko)。
教堂內左右兩翼各有6座祭壇與安置石棺,其中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木雕是1455年尤拉·達爾提亞的作品。教堂的一角地面有1555年主持聖雅各主教座堂祝賀儀式的希貝尼克主教石棺,牆上的則是在獨立戰爭期間的主教雕像。
洗禮堂(Baptistery)位於主殿右翼後堂內部,在被貝殼模型覆蓋的四個淺壁龕上,有哥德式的網格裝飾,網格之間藏有刻著舊約聖經的人物雕像(最初有四個雕像,如今僅剩兩個)的四根華蓋支柱,其中兩根支柱保存著大衛王和耶穌的祖先和先知(即天主的承受者)聖西門的雕像;華蓋支柱往上一走構成拱弧的骨架,最後與刻有手握鴿子的聖靈上帝的核心石塊相遇。從一系列雕刻可以想像,上帝被眾天使們包圍著從天上下來,帶著鴿子來參加他的兒子(即每個接受洗禮成為信徒的小孩)的洗禮。這是1441-1473年尤拉·達爾提亞代表性的文藝復興大作,可說是教堂最華麗的地方。
教堂前方共和廣場(Trg Republic Hrvatske)上的尤拉·達爾提亞(Juraj Dalmatinac)雕像是梅栩托維契(Ivan Mestrovic))的作品,他是聖雅各主教座堂建造過程中最偉大的建築師,可惜他沒能親眼看見教堂落成,他的雕像驕傲地望向聖雅各教堂。
2.聖約翰教堂(Crkva sv. Ivana)
聖約翰教堂(Crkva sv. Ivana)是哥德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建於15世紀後半期,教堂南側的樓梯則是名建築師Ivana Pribislavića所建,教堂旁的高塔頂端各有一座時鐘,據說是土耳其人所製的石造指針的大型機械鐘。
3.聖靈教堂(Crkva sv. Duha)
聖靈教堂(Crkva sv. Duha)這座巴洛克式教堂建於17世紀,漂亮的環形立面加上獨特的鐘樓很吸引人目光。
4.克雷希米爾四世雕像(Hrvatski kralj Petar Kršimir IV)
克雷希米爾四世是希貝尼克最重要的統治者,1066年城市在他的統治下達到顛峰。
5.聖方濟教堂(Crkva svetog Frane)
聖方濟教堂(Crkva svetog Frane)位於克雷希米爾四世雕像旁,原於1229年,但大多毀於14世紀,僅部分迴廊倖存,在16世紀被納入重建的教堂,18世紀時教會依照巴洛克風格完全重建了教堂,內部用繪畫裝飾。
6.Šešula
地址:Obala prvoboraca 14, 22000, Šibenik, 克羅埃西亞
這間海產路邊攤叫做Šešula ,雖然叫做餐廳但其實沒有正式的店面,直接在小漁港邊搭了一個棚子讓遊客在這裡喝啤酒嗑瓜子吃海產,可能是因為位在港邊所以海鮮特別新鮮吧~
這裡的炸魷魚圈和海鮮生菜沙拉好吃又多汁!啤酒也是大推! 
三、碉堡
希貝尼克的要塞也非常有名,現存的主要有四個要塞:聖尼古拉斯、聖米哈伊(Tvrđava sv. Mihovil)、聖伊萬納(Tvrđava sv. Ivan)和蘇比切瓦茨。
聖米哈伊碉堡建於15-16世紀,早期用作防禦伊利里亞人(Illyrians)入侵,歷經戰火的摧殘,舊時的城牆多以頹屺,現在的碉堡僅剩下北方的斷垣殘壁,並改做觀光用途。登上堡壘的制高點,可以俯瞰整個希貝尼克老城以及亞得里亞海的海上風光,以及另一個山丘上的聖伊萬納碉堡。

arrow
arrow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