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三點半子左右離開奧斯維辛-比克腦集中營後,我們約在下午四點抵達維耶立齊卡鹽礦( Wieliczka Salt Mine ),不過領隊幫我們安排的是五點的參觀行程,所以我們先到鹽礦對面的餐廳用餐......各位沒看錯,這一日遊並沒有安排中午用餐時間,畢竟參觀完集中營都已經下午三點了,真的很難硬插進去。

進入鹽礦參觀有限制後背包的大小(30*20*20CM),鹽礦的入口還擺了一個像是機場登機時用來測量行李的鐵框,不過根據我的不負責任觀察,鹽礦似乎沒有嚴格落實這個規定,這鐵框的宣示性意義大於實質功效。

IMG_20160810_45.jpg

領隊幫我們買好票後,我們要進去參觀囉!不曉得各位是否有注意到門票上的UNSECO符號呢?維耶利齊卡鹽礦在1976年被列為波蘭國家級古跡,1978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鹽礦可是從13世紀起就開採,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

IMG_20160810_46.jpg

鹽礦礦床長4公里,寬1.5公里、厚300-400米,巷道全長300多公里;迄今已開採了9層,最淺層距離地表64米,最深深達327米,共采鹽2000萬立方米,鹽礦內有許多的藝術作品,這都是礦工閒暇時用鹽礦刻出來的,1967至1973年間,波蘭政府更邀請了兩位雕刻家Mieczyslaw Kluzek及Wladyslaw Hapek,於其餘3層已開放的礦洞中,就地以鹽岩雕鑿歷代名人雕像~也就是每個雕像都是鹽阿!為了方便視察和參觀,早在1744年就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通道,進入礦坑前必須先走下378階的階梯、54層(1層7階)、深入到地底下64米處,頭昏腦脹的我我終於抵達地底鹽礦的最上面的一層。維耶利齊卡鹽礦由於鹽層已被幾乎挖盡,已於1996年停產,不過導遊說:賣門票賺觀光財比辛苦開採賣鹽好賺多了,繼續開採怎麼能讓遊客入內參觀,當然是選擇停產啦!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哥白尼室(Komory Kreciny,Komory的英文為Chamber),這是根據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Mikołaj Kopernik)命名的,這名天文學家在1493年學生時期曾經參觀過鹽礦。  

IMG_20160810_47.JPG

接著的是地下63.8米深、建於17世紀上半葉的Janowice室(Komora Janowice),這雕塑描繪著關於鹽礦的傳說,話說當匈牙利金加(Kinga)公主要嫁給克拉科夫親王之子博萊斯瓦夫五世(Bolesław Wstydliwy)時,由於波蘭缺鹽,她向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要求一個鹽礦作為嫁妝,父貝拉四世就將一個鹽礦贈與給她,於是金加公主將她的訂婚戒指丟入其中作為憑據;當她嫁到克拉科夫後要求一名礦工挖掘某處,結果就發現一個鹽礦,並且挖出來的第一塊岩鹽中發現她的結婚戒指;當她的丈夫於她1279年過世後,她選退隱到位於山德特(今日的舊松奇)的一間貧窮修女院,在該處於信仰生活和祈禱中度過餘生,並拒絕他人以對待一名前波蘭的大公夫人的態度對待她,1690年教宗亞歷山大七世為金加宣福,1695年她被列為波蘭及立陶宛的主保聖人,1999年6月16日,與她同樣來自波蘭的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將她宣布為聖人,也因此聖金加也成了鹽礦工的主保聖人。

這雕像描繪的就是礦工發現挖出來的鹽礦內有訂婚戒指時,將鹽礦呈獻給聖金加公主的場景。

IMG_20160810_48.JPG

接著是火室(Komora Spalone),這裡於17-18世紀間首次開採,由於礦層內有銅,開採時引發了空氣內的甲烷起火,於是就在這裡描繪出礦工開採時,需要先用火將空氣上層的甲烷燒盡,以免開採時引起範圍更大火災;這裡還搭配聲光效果,讓遊客感受甲烷瞬間燃燒給人的驚嚇。

IMG_20160810_49.JPG

在鹽礦內到處都是這種像花椰菜的鹽結晶體,不過即使之前幾張照片上黑漆麻烏的雕像與牆壁,也都是鹽礦層,表面呈現黑色是由於氧化與灰塵覆蓋的結果,只要拿出手電筒往牆壁照,就可以發現牆壁其實是透明的鹽礦結晶體。

IMG_20160810_50.JPG

接著是位於地下63.3米的卡齊米日室(Komora Kazimierza),從18世紀開始在這裡開採鹽;鹽礦早期是國王的特許行業、是用人力開採及運送鹽礦,14世紀以後才有平民加入採鹽行列,17世紀初期開始利用馬匹或絞輪運輸鹽礦,這些馬匹從小時候就利用繩子綁住腹部、垂直下降到鹽礦內,此後的一輩子就在礦坑內渡過,不過由於馬匹與角輪系統的發展,運鹽效率大大的提升。

IMG_20160810_51.JPG

卡齊米日室最重要的雕像當然就是卡齊米日三世國王雕像。1368年卡齊米日大帝放棄了對鹽礦的專有權,頒布了一道被後來被稱為卡齊米日的法令(Statut Kazimierzowski)的法令,這份文件規定了個人與各種工作團體的權利和稅,以及作帳目的規範,並成立皇家委員會以檢查地下的挖掘和建築,核查帳目。

IMG_20160810_52.JPG

經過聖十字較堂(Kaplica św. Krzyża)及一個諾大的地底湖後,我們到了鹽礦中最壯觀的聖金加禮拜堂(Kaplica św. Kingi),這裡是地下藝術殿堂最為壯觀的地方,教堂超過54米長、15-18米寬、10-12米高,可容納400餘人,要是口袋夠深的話,也可以在這裡舉辦婚禮;禮拜堂始建於1896年,在三位礦工雕刻師接力工作70餘年後,在1963年建成,整個教堂無論是浮雕、雕像或是巨大的水晶吊燈全都是由鹽製成的。

官網說鹽礦內拍照要先購買攝影券,領隊則告訴我們攝影券進去後再買就可以了,沒想到攝影券的購票點是在聖金加禮拜堂的入口前,這樣是意思是~只要在聖金加禮拜堂內拍照才需要購買攝影券嗎?!

IMG_20160810_53.JPG

教堂的主祭壇上就是聖金加公主,這晶瑩剔透的模樣只有從側面才能拍出來,從正面拍的話整個霧成一片。

IMG_20160810_54.JPG

教堂內也有許多以宗教為主題的雕刻~希律王的審判、出埃及記以及最後的晚餐,這些鹽礦雕刻雖然美麗,但最令我感到讚嘆的是比擬大理石的雕刻地板,這種對小地方的堅持使聖金加禮拜堂更顯完美。與聖加金像隔著教堂遙遙相對的是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的雕像,這是1999年在Czesława Dźwigaja的提議下、由Stanisława Anioła完成的作品,這是為了感謝教皇在1996年封金加公主為聖人。

IMG_20160810_55.JPG

教皇雕像右手指的牆壁上,刻著完成教堂雕刻的三位礦工~Tomasz Markowskiego與Józefa Markowskiego兩兄弟及Antoni Wyrobek,這裡還留有一個空位,導遊說:也許在Stanisława Anioła過世後,會在這裡刻上他的名字吧!

IMG_20160810_56.JPG

在教堂的天花板上懸掛巨大的,裝飾著鹽晶吊燈,由於我個人實在是太喜歡這張照片了,決定放上來跟各位分享,這鹽岩吊燈簡直跟水晶吊燈沒兩樣。

IMG_20160810_57.JPG

我們最後來到Stanisława Staszica室(Komora Stanisława Staszica),室高36米,為目前對外開放的空間中最挑高的一間,在1944年二次大戰時,納粹曾試圖在此組裝飛機零件,由於蘇聯不久後就解放了波蘭,納粹還來不及生產,就只好把飛機零件運走。這一間主要是用來販售紀念品,舉凡與鹽有關的產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像是鹽岩雕刻、食用鹽、鹽燈、浴鹽及維耶利齊卡品牌的含鹽美容產品。

IMG_20160810_58.jpg

在前往電梯的途中經過的華沙室(Komora Warszawa),這是鹽礦內的餐廳,這個空間一共開採出20億噸的鹽,後方牆壁上刻的就是維耶利齊卡鹽礦LOGO。在這個會議廳內,經常舉行不同類型的音樂會、舞會、宴會、派對或招待會。

IMG_20160810_59.JPG

導遊一開始的時候說:參觀鹽礦至少需要兩個小時,我們的行程走到這裡,大約只用了一個半小時而已,想不到......我們光等電梯就等了半個多小時!這電梯也是蠻有趣的設計,4臺電梯同時運行,一次有2臺電梯分別停在照片中的上下兩層,等遊客進入電梯後,負責操控的工作人員就會搖鈴、然後把電梯往上升一點,讓遊客進入下方的2臺電梯內;不過由於一臺電梯最多只能供9個人搭乘,整個就是超大瓶頸!!!電梯並不是密封的,而是像個弔籃,站在裡面真是說不出的刺激。

我們約莫七點時回到地面上,再開車回到克拉科夫舊城區時已經七點半了,一天走兩個景點真的是很拚啊!我們的克拉科夫之旅到此告一個段落,第二天一早就要再次搭著兩趟小飛機返回捷克了,還好這次飛機沒有再滴淚了,雖然此行一開始有些不順利,最後還是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IMG_20160810_60.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維耶利奇卡鹽礦(Wieliczka Salt Mine)
地址:Daniłowicza 10 32-020 Wieliczka 波蘭
交通:克拉科夫火車站的家樂福附近Kurniki街上Dworzec Główny Zachód站    乘坐304路公車(Zone1+2)到Wieliczka Kopalnia Soli 站下車,向南走15分鐘可到,沿途都能看到碩大的牌子寫著SALT MINE;克拉科夫巴士站旁邊即有Mini Bus可以搭乘,班次頻繁,大約20分鐘即有一班,上車直接將錢交給司機即可(較便宜);或者坐火車到 Wieliczka Rynek Kopalnia站,向南走10分鐘可到。一般Tourist Route所在的位置是Danilowicz Shaft,跟著指標走即可。
網址:http://www.wieliczka-saltmine.com/
門票:遊客路線外語導遊團成人84PLN,6-9月每30分鐘一梯;礦工路線外語導覽團成人84PLN;照相費10PLN。
開放時間:4月1日-10月31日7:30-19:30,11月2日-次年3月31日8:00-17:00,復活節前一天7:00-14:00,12月31日8:00-14:00。1月1日、復活節當天、11月1日、12月24日和25日不開放。
*維利奇卡(Wieliczka) 鹽礦礦工路線
身穿礦工服,手持採礦工具,通過現存的最古老的礦井通道 Regis 進入漆黑的礦井,維利奇卡鹽礦的參觀者們這時不會想起自己的遊客身份了。
每個人都是一個專業礦工,導遊給每個人分配一個任務。導遊成了工長,來監督每個礦工執行任務的情況。這樣,遊客就成了初級礦工,接著礦燈的光亮,開始學習這一要求較高行業的知識。
這一路線離平時熱鬧非凡的旅遊線路比較遠,在這裡,遊客可以體驗鹽礦裡真實的情景。遊客們可以自己測量甲烷濃度,挖掘並運輸鹽,同時探索未知的鹽洞。遊客們也可以體驗鹽礦中的日常生活,體驗鹽礦挖掘的傳統和儀式,體驗一把當礦工的真實感受。遊客可在固定的遊覽時間從Regis出發,Regis 礦井位於維利奇卡鹽礦中心。

一、簡介
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克拉科夫附近,傍喀爾巴阡山,是一個從13世紀起就開採的鹽礦,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裡面有著許多藝術品、祭壇還有用鹽雕刻的塑像。維耶利奇卡鹽礦是中世紀勞動藝術的結晶。從14世紀起維利奇卡鹽礦成為採礦業城市之一,15-16世紀是鼎盛時期,18-19世紀鹽礦開始擴建,成為波蘭著名的鹽都。1976年被列為波蘭國家級古跡,1978年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鹽礦礦床長4公里,寬1.5公里,厚300-400米,巷道全長300多公里;迄今已開採了9層,最淺層距離地表65公尺,最深深達327公尺,共采鹽2000萬立方米。
在礦井下的紀念品小店中,最有特色的是鹽制檯燈和鹽做的手鐲。鹽燈多為粉色、藍色和白色,都是鹽自身的色彩。多數鹽燈都是在簡單的木燈托上罩一個漂亮的鹽制燈罩。這種檯燈據說可以保證至少使用10年。

二、歷史
最早有關鹽礦的文獻是由一個叫修建者卡西米盧斯(Casimirus the Restorer)的貴族記載於1044年,以「magnum sal alias Wieliczka」提到了維利奇卡鹽礦。
從很早的時期起,鹽就是當地的經濟基礎。在古代波蘭地區,鹽可以作為一種支付手段。最初,鹽是通過搜集鹽滷水並加熱蒸發製得的。究竟幾時開始開採岩鹽並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在打深鹽井時發現了大量的岩鹽,接著使用原始工具的開採就開始了。
當時波蘭的統治者馬上意識到了鹽的價值,這也是為何鹽的開採和分配都被壟斷的原因。他們知道鹽是極其重要的商品,是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在許多地方都要使用鹽,包括醃肉、醃魚、製作黃油、製革,後來也用於製造黑色火藥。在運作克拉科夫鹽業的第一階段,國王被迫求助於商人,因為投資鹽礦需要大量的資金。商人承擔了所有勘探鹽礦的風險,資助挖深隧道,如果這裡面發現了鹽礦,那麼它將為國王所有。君主利用分期付款來掩蓋他的巨大收入,以保證長久的占有。開挖鹽礦的權力只有一種途徑獲得,就是被任命管理鹽礦。鹽礦早期是用人力開採及運送鹽礦,14世紀以後才有平民加入採鹽,17世紀初期開始利用馬匹或絞輪運輸鹽礦。
不僅食品保鮮行業從鹽獲得大量利潤,鹽也成為了政府的一種工具。在14世紀時,鹽產出了國家超過30%的收入。君主利用這些收入賞賜家眷、親屬以及其他各種貴族。鹽礦的收入支撐了朝廷以及其他國內重要人物,以及支付了保護商路的城堡。
1368年,卡西米爾大帝放棄了對鹽礦的專有權,頒布了一道被後來被稱為卡西米爾法令(Statut Kazimierzowski)的法令。這份文件規定了個人與各種工作團體的權利和稅,以及作帳目的規範。成立皇家委員會以檢查地下的挖掘和建築,核查帳目,還有發出指導和指令。
在16世紀,維利奇卡鹽礦成為當時歐洲最為重要的商業之一。
王室對鹽礦的控制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蘭時終結。奧地利的統治不僅在組織和管理上有所改變,而且引入了新的採礦方法。在奧地利統治時期,一座電廠建成並為鹽礦供電,修通到克拉科夫的鐵路。地下作業也變得更為自動化,使用了風鑽。一台磨鹽機和一台蒸汽動力起重機也投入使用。
1826年到1846年礦中的鹽水被用作溫泉療養。在1950年鹽礦的一部分被闢作博物館對外開放。1958年,鹽礦的溫泉療養被重新恢復。1964年在鹽礦第5開採區211米深處開設了研究過敏性疾病的療養所,1974年又在礦井下建成了一座療養院,供呼吸道疾病患者療養治病。 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1996年,鹽礦停產,鹽層已被幾乎挖盡。

三、聖金加公主(Święta Kinga)
波蘭的聖金加(Święta Kinga,1224年3月5日-1292年7月24日)是一名天主教聖女及波蘭和立陶宛的主保。
她是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與瑪麗亞·拉斯卡里娜的女兒,生於埃斯泰爾戈姆。她不甘願的嫁給克拉科夫親王之子博萊斯瓦夫五世(Bolesław Wstydliwy),當博萊斯瓦夫繼承親王之位後她成了親王妃。相傳這對夫妻雖然有婚姻關係,但是都因自身的虔誠而立誓守貞而無夫妻之實,會有婚姻也只是礙於政治聯姻。
在她與其親王丈夫的統治時期,她熱心的投注於公益事業,並關心的照料窮人與痲瘋病人。當她的丈夫於她1279年過世而她守寡後,她選退隱到位於山德特(今日的舊松奇)的一間貧窮修女院。她在該處於信仰生活和祈禱中度過餘生,並拒絕他人以對待一名前波蘭的大公夫人的態度對待她。
1690年教宗亞歷山大七世為金加宣福。1695年她被列為波蘭及立陶宛的主保聖人。1999年6月16日,與她同樣來自波蘭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她宣布為聖人。
關於聖金加有個故事是與波蘭知名的文化遺產維利奇卡鹽礦有關的。傳說當金加要嫁給博萊斯瓦夫時,她要求一個鹽礦作為嫁妝,原因是波蘭缺鹽。當時其父貝拉四世就將一個鹽礦贈與給她。金加將她的訂婚戒指丟入其中作為憑據。當她嫁到克拉科夫後要求一名礦工挖掘某處,結果發現一個鹽礦,並且在其中一塊岩鹽中赫然發現她的結婚戒指,也因此聖金加也成了鹽礦工的主保。為了紀念此事跡維利奇卡鹽礦的礦工在礦坑中用岩鹽建造及雕刻出一個小禮拜堂,並以她命名。

arrow
arrow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