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百佛羅倫斯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夢幻的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持有佛羅倫斯卡的朋友們,記得要先到聖喬凡尼禮拜堂北門對面的Ticket Office換票啊!!!由於本人的功課作的不夠多,我們排了10分鐘的隊伍進入聖母百花大教堂以後(因為教堂不用門票、所以要排隊),才發現進入地下墓穴前要先換好門票,只好忍痛出來換票。在Ticket Office買票也是要排隊的,不過持有佛羅倫斯卡享有優線換票權!換好的票一共可以參觀5個地方:1.聖喬凡尼禮拜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2.百花大教堂穹頂(Cupola Dome)、3.喬托鐘樓(Giotto's Campanile)、4.地下墓室(Santa Reparta)、5.聖母百花博物館(Museo dell' Opera del Duomo)。

IMG_20160326_27.jpg

主教座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上佇立著Column of Saint Zanobi,相傳在西元429年(雖然有些學者認為大概在九世紀),備受愛戴和崇敬的佛羅倫斯第一位主教Santa Zenobius(337-417年)的遺體,從原埋葬地點San Lorenzo教堂移到Santa Reparata教堂的時候,當遊行隊伍從Lorenzo村走進廣場時,零柩磨到了一棵冬天光禿禿的榆樹,沒想到榆樹的樹枝上展開了新葉,因此,青銅上雕刻著一棵枯樹上開滿了葉子。

IMG_20160326_28.jpg

先來張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喬托鐘樓的合照,這教堂外觀用了粉色、白色、綠色的大理石鑲嵌而成,真的是超夢幻的! 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稱佛羅倫斯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的世界第四大教堂,曾被評為「世界最美教堂」,是美第奇家族的創始人喬凡尼出資、於原先的佛羅蒂諾大教堂的基址上興建的;現在19世紀歌德復興風格立面,則出自建築師Emillio de Fabris之手,色彩斑爛而和諧。

IMG_20160326_29.jpg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中門門廊上是耶穌與門徒的彩繪,左右兩側則是聖母瑪麗亞,中門平常沒有開,遊客從左側的門排隊進入教堂內。

IMG_20160326_30.jpg

進入教堂後,在正中央玫瑰窗是1405年Lorenzo Ghiberti創作的聖母加冕彩繪玻璃,可惜燈光昏暗,小米實在是拍不到;玫瑰窗下方是Paolo Uccello於1443年畫上去的時鐘,這時鐘是24小時制,雖然我看不懂分針怎麼看,但時針剛過13~而拍照的時間是13點11分、應該是準的。時鐘下方是14世紀初期完成的聖母加冕壁畫,聖母兩旁是16世紀末期完成的歡唱的天使壁畫。

IMG_20160326_31.jpg

教堂的左側牆面是兩位曾經守衛佛羅倫斯有功的將領畫像,分別是左邊的Niccolo da Tolentino與右邊的Giovanni Acuto(Sir John Hawkwood),完成於15世紀。

IMG_20160326_32.jpg

在Sir John Hawkwood畫像的另一側是為紀念但丁誕辰200年、Domenico di Michelino所繪的《但丁與神曲》(1465年),可惜教堂前半部為了明天的復活節活動、整個圍起來了,無法一睹教堂的全貌。 

IMG_20160326_33.JPG

我們接著進入教堂的地下墓室,雖然百花大教堂的中文官網寫說這裡是墓室,但其實這裡只有一些空的石棺,我個人覺得,這裡反而比較像是百花大教堂興建前、原教堂的遺跡,這裡地面上還保有原先的地板拼貼花樣,此外,這裡還有解說牌,告訴遊客這地基從9世紀以來的改變與擴大。老實說......這地方普普,如果不是用佛羅倫斯卡換門票的話,我應該不會進來參觀。

IMG_20160326_34.jpg

接著我們走到百花大教堂對面的聖喬凡尼禮拜堂。聖喬凡尼禮拜堂是聖母百花大教堂所轄的洗禮用教堂,位於教堂正西,與禮拜堂西側的主入口相對。禮拜堂是佛羅倫斯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在11世紀祝聖啟用,其建築造型模仿梵蒂岡拉特朗聖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的洗禮堂,為正八邊型。但丁等許多文藝復興領袖和美第奇家族成員,均在此受洗。

IMG_20160326_35.jpg

禮拜在正南、正北和正東三面留有出入口,其餘五面封閉,入口均設有以青銅鑲板裝飾的大門,但只有南門是原作,其餘的都是複製品(下方照片是東門複製品)、原作在聖母百花博物館中展出,所以有關這三面門的故事,就留到博物館再一起瞧瞧唄!

IMG_20160326_36.jpg

走進聖喬凡尼禮拜堂內,內心立馬湧出無限的讚嘆啊!!!我辭窮了......華麗又莊嚴,冷冽的空氣、肅穆的氣氛,讓人整個靜下心來、坐在椅子上好好的欣賞這些藝術品;我個人覺得這是百花大教堂五合一門票中,最值得參觀的景點。禮拜堂的正西方有一個簡單的祭壇,祭壇上方圓拱的壁畫金碧輝煌。

IMG_20160326_40.jpg

不過更讚的是聖喬凡尼禮拜堂的穹頂壁畫,首先是靠近祭壇(西邊)的最後的審判(Last Judgement),復活的耶穌就在祭壇的上方,仔細看的話,手掌與腳掌還有被釘過的痕跡,在耶穌的右手邊(照片左邊)是先知亞伯拉罕(Abraham)、以撒(Issac)、雅各(Jacob)以及古代以色列的祖先,耶穌的左手邊則是地獄。

IMG_20160326_37.jpg

穹頂壁畫的另一端則是滿滿的聖經故事,從內到外分別是詠唱的天使(Choirs of Angels)、創世紀的故事(Stories from the Book of Genesis)、約瑟夫的故事(Stories of the Joseph)、聖母與基督的故事(Stories of Mary and Christ)、聖若翰洗者的故事(Stories of St. John the Baptist),最外圍則是馬賽克裝飾。

IMG_20160326_38.jpg

禮拜堂內還有多納泰羅創作的天主教分裂時期、對立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巴爾塔薩·科薩,Baldassare Cossa,約 1360-1419年)的大理石墳墓紀念碑。 科薩於1419年12月22日逝世後,科薩的遺囑執行人委任多納泰羅雕刻墳墓,墳墓在15世紀20年代完成。這是文藝復興佛羅倫薩的一個地標。根據 Ferdinand Gregorovius ,「墳墓是教會大分裂的墳墓,又是羅馬以外最後的教宗墳墓」。

IMG_20160326_39.jpg

離開聖喬凡尼禮拜堂後,我們接著前往聖母百花大教堂挑戰穹頂。雖然持有佛羅倫斯卡爬穹頂不用排隊,但真正走在樓梯間時,由於穹頂上的人太多、路又窄還要會車、整個回堵到樓梯上,我們走走停停爬爬,花了半個多小時才爬完,這唯一的好處就是不用一口氣爬玩463級台階、不會氣喘吁吁。

IMG_20160326_41.jpg

穹頂分為兩層,首先是底層的圓拱,話說當時佛羅倫斯的主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還沒有圓頂,因為沒有人相信有誰能夠在如此高度上建造一個比羅馬萬神殿還大的拱頂,一百多年來也一直沒有人敢前來挑戰,佛羅倫斯的各大家族和市政廳都很頭疼,沒有圓頂的教堂就無法稱為教堂。就在這時候,一個瘋瘋癲癲不被其他家族接待的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被科西莫發現了,布魯內萊斯基癡迷于研究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主義建築,精通物理和數學,他通過計算,將圓頂設計為內外兩層結構,採用紅磚而非大理石為原料,以減輕圓頂的重量,並建造了起重器,將四百多萬塊磚頭運送到了教堂頂部;最終,布魯內萊斯基用了將近二十年,建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圓頂,整個佛羅倫斯沸騰了,稱讚其「 美麗的紅色圓頂直觸天空,整個托斯卡尼都能看見 」。幾百年之後,人們可能不記得科西莫,但永遠會記住聖母百花大教堂超凡卓越的大圓頂。

老實說,辛苦爬上來以後,看到教堂為了怕發生意外而架設的塑膠圍牆,真的是OOXX,因為這塑膠牆高達200CM,上面充滿了刮痕、手印與污漬,怎麼可能看清楚壁畫呢?!還記得梵諦岡聖伯多祿教堂的穹頂用了鐵網圍起來,至少這樣還能透過格眼看到清楚的壁畫。

IMG_20160326_42.jpg

穹頂上是16世紀佛羅倫斯畫家喬爾喬瓦薩里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畫的絕處在于其完美的透視把握,雖然是在平面作畫,但是仿佛一個個人物是懸吊在頂部的。由內到外分別描繪了啟示錄的24名老者(The 24 Elders, Rev. 4)、手持聖器的天使(Angels with Instruments of the Passion)、耶穌、瑪麗與聖人(Christ, Mary and Sant)、美德/聖靈的禮物/祝福(Virtues,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 Beatitudes)、地獄(Capital Sins and Hell)。 

IMG_20160326_44.JPG

這個寫著INRI(IESVS NAZARENVS REX IVDAEORV)當然就是耶穌啦!

IMG_20160326_43.JPG

站在穹頂上往下俯瞰聖母百花大教堂前方,爬的時候沒什特別的感覺,但這樣看真的好高啊!

IMG_20160326_45.JPG

爬到最頂端、我們站在穹頂的外面欣賞佛羅倫斯的街景,站在橋託鐘樓上的遊客們揮手跟我們打招呼。

IMG_20160326_46.JPG

爬下穹頂後,許先生繼續挑戰喬托鐘樓(Giotto’s Campanile),我則因為雙腿肌肉抗議,只好找個地方坐著休息,許先生大約半個小時就下來了(因為有佛羅倫斯卡不用排隊),他說上只花了6分鐘就爬上樓梯了,很快啊!!!驕傲的咧!

鐘樓高85米,整體呈正方形,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吉奧陀)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鐘樓」,屬哥特式建築。四方形的塔樓比例勻稱修長,潔白的花崗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表面佈滿精心設計的拼貼圖案和繁複的浮雕。 喬托鐘樓共有五層,其中第一層分上下兩段,為無窗閉合式結構,四面均是由喬托設計的浮雕,內容描繪了人類起源以及人類的生活;完成第一層後喬托即去世了,二是四層的建設都是按照其圖紙完成,也裝飾有大量浮雕;五層則為掛大鐘之處。站在橋託鐘樓上拍攝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讚啦!

IMG_20160326_47.JPG

五合一教堂門票的最後一個景點就是聖母百花博物館(Museo dell' Opera del Duomo),博物館為在教堂穹頂的後方,由於門口沒有顯著的標示,我們找了好久才找到。

IMG_20160326_48.jpg

鎮館之寶就是聖喬凡尼禮拜堂的門,這三道門都是以宗教為主題裝飾的,對於天主教不大熟的我,只能欣賞它的美麗卻無法了解它的含意。首先是金光閃閃的東門, 這道門是原作,上面描繪的依序是1.亞當與夏娃(Adamo ed Eva,創世紀2-3);2.該隱和亞伯(Caino e Abele,創世紀4);3.挪亞(Noè,創世紀5-9);4.亞伯拉罕(Abramo,創世紀12-20);5.以撒、以掃和雅各(Isacco, Esaù e Giacobbe,創世紀21-25);6.約瑟(Giuseppe,創世紀37-50);7.摩西(Mosè,出谷紀);8.約書亞(Giosuè,若蘇厄書);9.大衛(Davide);10.所羅門和示巴女王(Davide,列王紀下10)。

 

 

IMG_20160326_49.jpg

再來是北門(原作), 北門上描繪的是: 1.天使報喜、2.耶穌降生、3.三博士、4. 與博士辯論、5. 耶穌受洗、6. 耶穌受試探、7. 潔淨聖殿、8. 耶穌行走在水面上、9. 登山變像、10. 拉撒路復活、11.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12.最後晚餐、13. 客西馬尼園、14. 耶穌被捕、15.受鞭打、16. 耶穌與彼拉多、17.前往各各他、18. 上十字架、19.耶穌復活、20.五旬節、A.約翰、B.馬太、C.路加、D.馬可、E. 安布羅斯、F. 耶柔米、G. 格里高利、H.奧古斯丁。

IMG_20160326_50.jpg

最後是南門(複製品),南門上描繪的是:1.天使告訴撒迦利亞、2.撒迦利亞變啞、3.拜訪、4.施洗約翰出生、5. 撒迦利亞寫男孩的名字、6.約翰在曠野、7.教導法利賽人、8.宣告基督、9.門徒受洗、10.耶穌受洗、11.約翰責備希律、12.約翰被囚、13.門徒拜訪約翰、14.門徒拜訪耶穌、15.莎樂美跳舞、16.約翰被斬、17.約翰的頭送給希律、18.莎樂美將頭送給希羅底、19.運送約翰屍體、20.埋葬、A.望、B.信、C.愛、D. 謙卑、E.忍耐、F. 節制、G.公正、H.審慎。

IMG_20160326_51.jpg

在東門正對面有一尊聖母懷抱聖子雕像,這雕像稱為Madonna with Glass Eyes(玻璃眼珠聖母),聖母圓潤的姿態再加上玻璃眼珠,呈現一種不同於以往的異國風情。

IMG_20160326_52.jpg

博物館內還有許多的雕刻作品,這個大理石浮雕《唱歌的天使》是義大利雕刻家戴拉·羅比亞的作品,這是他於1453年在大教堂內唱詩席上雕刻的。幾位天使身著大眾服裝,既無神聖光環又無背部翅膀。前面兩位天使攤開讚美詩,互相搭肩正齊聲高唱讚歌,其態度莊重但氣氛親切。

IMG_20160326_53.jpg

由於浮雕擺放的位置太高了、難以看清楚天使的模樣,博物館還仿製了浮雕內容,放置在原作的正下方~每一位天使看起來都好可愛,滿臉的笑意讓人感覺天使們真的唱得很開心。

IMG_20160326_54.jpg

博物館的一角撥放穹頂歷史的影片,一旁還展示了穹頂模型與當年建造穹頂時使用的工具。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直到今日仍是世上最大未使用鷹架或外部支撐物的磚造圓頂,穹頂是菲利浦·布魯內萊斯基(1377-1446)的傑作,設計並建造於1420年到1434年間,這位巨匠在完成這一空中巨構的過程中沒有借助於拱架(「拱鷹架」圓拱木架),而是用了一種新穎的相連的魚骨結構(「魚刺式」)和以椽固瓦的方法從下往上逐次砌成;圓頂呈八角形、雙層薄殼形,雙層之間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這與羅馬萬神殿精準的半圓形球體穹頂有很大的不同。

最不可思議的是,布魯內萊斯基沒有畫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資料,不作任何計算稿,甚至不搭內部腳手架,完全憑心算和精確的空間想像開始動工。仿佛整座圓頂已經在心裡建好了。他不光是一個建築天才,也是一個謀略家,他知道一個對手隨時想搶走他的設計單,所以他不留下任何圖稿,讓整個工程變成他一個人內心的秘密。事實上,後來有人嘗試替代他,卻不知如何建造下去。還一度把他關進牢裡,最後還是得請他出山。百年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類似的大圓頂,卻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IMG_20160326_55.jpg

參觀完聖母百花大教堂建築群後,我們打算到中央市場(Mercato Centrale)用餐,所以從教堂走到火車站附近。中央市場周圍的巷弄90%都擺滿了賣皮件的攤販,少部分販賣一些小紀念品,網友戲稱這裡是佛羅倫斯秀水一條街。

IMG_20160326_56.jpg

被眾多皮件攤販包圍的這棟建築物就是中央市場,中央市場的一樓販賣現成的熟食、新鮮的蔬果、多樣的肉類、各式的醃漬品、各樣的乳製品,還有紅酒、橄欖油、義大利麵…. 可想到會出現在義大利料理的食材,裡面還有黑貓宅急便協助配送;不過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接近5點,不少的攤販正準備收攤,看起來冷冷清清的。

IMG_20160326_57.jpg

中央市場的二樓有許多餐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Nerbone,Nerbone是中央市場最好吃、也是歷史最悠久、經營接近140年的牛雜包攤位,不過許先生不吃牛,我們兩個逛了一圈以後,也找不到想吃的餐廳,所以就離開這到別處覓食去啦! 

IMG_20160326_58.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馬蜂窩)

1.主教座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
地址:Piazza del Duomo, Florence, Italy
大教堂廣場是佛羅倫斯聚集人數2最多的廣場之一。廣場上的建築群包括主教堂、洗禮堂和鐘樓。主教堂的正面、洗禮堂和鐘塔都以各色大理石貼面,在不大的市中心廣場上構成形體豐富多變而又和諧統一的景色,是中世紀義大利城市中心廣場中最壯麗的景象。大教堂正面、洗禮堂和鐘樓之間,總是有很多遊客來來往往。
2.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地址:Piazza del Duomo 17, Firenze
交通:公車乘坐C2至Oriuolo站下車,沿Via dell'Oriuolo路向西直行50米即可抵達
網址:http://operaduomo.firenze.it/
開放時間:每日早上10點
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稱佛羅倫斯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的世界第四大教堂,曾被評為「世界最美教堂」,登上教堂的463級臺階即可俯瞰佛羅倫斯的全景。聖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座偉大建築。它其實是一組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和洗禮堂組成,位於今天佛羅倫斯市的杜阿莫廣場和相鄰的聖·日奧瓦妮廣場上。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13世紀末行會從貴族手中奪取了政權後,作為共和政體的紀念碑而建造的。1295年由阿爾諾沃·迪卡姆比奧在原先的佛羅蒂諾大教堂的基址上興建,1296年市民們正陶醉於從貴族手中奪回政權的勝利中,為了慶祝勝利,喬凡尼·美第奇出資建造新的教堂,由建築師阿諾爾福.迪.坎比奧設計,並採用了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著名的圓頂(穹頂)建造,於1436年建成。1496年才最後完工,這裡曾經是佛羅倫斯共和國宗教中心。
世界上莊嚴雄偉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嫵媚。這座用白色,粉紅,綠色的大理石按幾何圖案裝飾起來的的美麗教堂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大教堂有著十九世紀哥德復興風格的立面,出自建築師埃米利奧.德法布裡斯之手。中殿北牆上有烏切洛所繪《喬凡尼·阿古托紀念碑》和為紀念但丁誕辰200年所繪的《但丁與神曲》(1465年)。
聖母百花大教堂不僅以其建築聞名,而且也是一座藏有許多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收藏的珍品中有義大利雕刻家多納泰羅的作品《先知者》雕像,這是多納泰羅於1423-1425年在大教堂的鐘樓凹龕上雕刻的大理石像。先知的頭光禿著,雖其貌不揚卻極富智慧,他略微低頭,似乎在向觀眾述說。
大理石浮雕《唱歌的天使》是義大利雕刻家戴拉·羅比亞的作品,這是他於1453年在大教堂內唱詩席上雕刻的。幾位天使身著大眾服裝,既無神聖光環又無背部翅膀。前面兩位天使攤開讚美詩,互相搭肩正齊聲高唱讚歌,其態度莊重但氣氛親切。
義大利雕刻家狄·盤果約1420年在大教堂側門上雕刻了《聖母升天圖》。大教堂內陳列著各種繪畫,其中有一幅1465年畫的但丁像。許多畫家在此學習人體的透視畫法和各種姿勢,其中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伯魯涅列斯基、但丁、馬基雅弗利、伽利略等一代歷史巨人。這些繪畫被稱為人體的百科全書。大教堂旁有一座巍峨的大鐘樓,由各色大理石砌成,頗為壯觀。登上鐘樓,可飽覽佛羅倫斯市區風光。
大教堂的圓頂內部穹頂有一幅壁畫,近距離觀察需要6歐的門票,壁畫為16世紀佛羅倫斯畫家喬爾喬瓦薩里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畫的絕處在于其完美的透視把握,雖然是在平面作畫,但是仿佛一個個人物是懸吊在頂部的。
這座教堂大圓頂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圓頂,直到今天仍是世上最大未使用鷹架或外部支撐物的磚造圓頂。穹頂是菲利浦·布魯內萊斯基(1377-1446)的傑作,設計並建造於1420年到1434年間,這位巨匠在完成這一空中巨構的過程中沒有借助於拱架(「拱鷹架」圓拱木架),而是用了一種新穎的相連的魚骨結構(「魚刺式」)和以椽固瓦的方法從下往上逐次砌成。圓頂呈雙層薄殼形,雙層之間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百年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類似的大圓頂,卻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穹頂高91米,最大直徑45.52米。這座穹頂的歷史意義是:第一,天主教會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頂看作異教廟宇的形制,嚴加排斥,而工匠們竟置教會的戒律於不顧。雖然當時天主教會的勢力在佛羅倫斯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氣,很高的覺醒,才能這樣做,因此,它是在建築中突破教會的精神專制的標誌;第二,古羅馬的穹頂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頂,在外觀上是半露半掩的,還不會把它作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羅倫斯的這一座,借鑒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頂全部表現出來,連採光亭在內,總高107m,成為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這在西歐是前無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獨創精神的標誌;第三,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施工上,這座穹頂的首創性的幅度是很大的,這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的普遍進步。16世紀的傳記作家、建築師瓦薩裡熱情地說,這個穹頂同四郊的山峰一樣高,老天爺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閃電轟擊它,但它屹立無恙。 穹頂是文藝復興早期建築的代表作,也是佛羅倫斯城市建築的標誌性建築,它把文藝復興時期的屋頂形式和哥特式建築風格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有明顯的過渡特徵。
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出身于手工業工匠,鑽研了當時先進的科學特別是機械學,精通機械、鑄工,在透視學和數學等方面都有過建樹,在雕刻和工藝美術上有很深的造詣。經過刻苦努力,他掌握了古羅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築結構。為了設計穹頂,他在羅馬逗留幾年,潛心鑽研古代的拱券技術,測繪古代遺跡。回到佛羅倫斯後,作了穹頂和腳手架的模型,制定了詳細的結構和施工方案。1420年,在佛羅倫斯政府召集的有法國、英國、西班牙和日爾曼建築師參加的會議上,他獲得了這項工程的委任。同年動工興建,1431年完成了穹頂,接著建造頂上的採光亭。1470年採光亭完工,但布魯內萊斯基前此於1446年去世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布魯內萊斯基沒有畫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資料,不作任何計算稿,甚至不搭內部腳手架,完全憑心算和精確的空間想像開始動工。仿佛整座圓頂已經在心裡建好了。他不光是一個建築天才,也是一個謀略家,他知道一個對手隨時想搶走他的設計單,所以他不留下任何圖稿,讓整個工程變成他一個人內心的秘密。事實上,後來有人嘗試替代他,卻不知如何建造下去。還一度把他關進牢裡,最後還是得請他出山。1436年教堂落成時,連教皇也驚訝於這個「神話穹頂」。 他的墓就在教堂地下。教堂廣場上他的塑像手指著心愛的圓頂。
3.喬托鐘樓(Giotto’s Campanile)
網址:http://en.duomo.waf.it/museo_dett/318-churches-and-religious-sites/7472-giotto-bell-tower.html
門票:6.5歐元
開放時間:早上八點半
喬托鐘樓位於聖母百花大教堂旁,高85米,面對聖喬瓦尼洗禮堂,整體呈正方形,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吉奧陀)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鐘樓」,屬哥特式建築。四方形的塔樓比例勻稱修長,潔白的花崗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表面佈滿精心設計的拼貼圖案和繁複的浮雕。 喬托鐘樓共有五層,其中第一層分上下兩段,為無窗閉合式結構,四面均是由喬托設計的浮雕,內容描繪了人類起源以及人類的生活;完成第一層後喬托即去世了,二是四層的建設都是按照其圖紙完成,也裝飾有大量浮雕;五層則為掛大鐘之處。整個鐘樓建築非常地宏偉壯觀。
一般大家都會去鐘樓登頂,可以俯瞰全佛羅倫斯全景,喬托塔樓是最早開放的一個參觀景點8:30就可以登頂了,414級樓梯。
4.聖喬凡尼禮拜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地址:Piazza di San Giovanni, 8 50129 Firenze, Italia
聖喬凡尼禮拜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位於百花大教堂前,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八角形建築,建於5世紀至8世紀間。禮拜堂有3扇青銅的大門,其中南門是安德雷亞·皮薩諾的作品,用28張圖講述約翰傳教的故事,北門與東門是吉爾伯提的作品,主題是表現基督的生涯及其12門徒的事蹟。其中東門雕塑異常精美,由吉爾伯提花27年時間製作,用十張圖樣描述亞當、夏娃及聖經舊約的題材,被米開朗基羅譽為「通往天堂之門」(洗禮堂的「天堂之門」為複製品,真品藏於大教堂博物館)。天堂之門每隔25年在復活節開啟一次。禮拜堂內部屋頂裝飾著以末日審判、創世紀聖經故事等為主題的拜占庭風格的馬賽克鑲嵌畫,另外多納泰羅設計的教皇約翰二十三世之墓也位於此。佛羅倫斯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馬基雅弗利等名人。

arrow
arrow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