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克拉科夫的Free Walking Tour有好多團,我們看到的就有拿黃色傘、綠色傘、恐龍標誌的,且Tour還分為舊城區、猶太區、夜晚恐怖巡禮等等,這些Tour多半在早上10點及下午2點開始,集合的地點都不一樣。我參考了TripAdvisor的Tour排名,選擇了排名第一的黃色傘團( http://freewalkingtour.com/krakow/ ),早上10點在克拉科夫碉堡(Kraków Barbican)與弗洛里亞諾城門(Brama Floriańska)間的空地集合。我們大約9點45分就到了,黃色傘一共派出了3位導遊等著遊客,我本來還想3位導遊會不會太多了?!沒想到英語團一共來了將近100個人,最後分成三團、一團約30個人剛剛好,西班牙語團還臨時Call一位導遊來支援、速速分成兩團咧!

克拉科夫碉堡(Kraków Barbican)建於1498年;在通往黑海的海港於1485年被鄂圖曼帝國攻占後,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Kazimierz IV Jagiellończyk)向摩爾達維亞發起遠征,土耳其人所控制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在1482年和1487年突襲波蘭東部領土~故事講到這各位有沒有覺得年份怪怪的,導遊說:這座有七個尖塔、130個射擊孔的美麗碉堡建成後從來沒有發揮過效用、實際上過戰場,正因此它成為全歐洲僅有3座的圓形前哨堡壘之一,且為保存最好的。現在碉堡當成展覽和音樂會的場地。

IMG_20160809_09.jpg

在碉堡與城門間有一片草地環繞著舊城區,19世紀初期,克拉科夫城牆被逐漸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三十餘個不同風格的小型公園、串聯成普蘭提公園(Planty Krakowska),將老城和城堡緊緊環抱起來。 ;公園占地麵積達到2.1萬平方米,周長約為4千米,步行環繞一周大約需要2小時左右。而碉堡旁的這個小公園內,有一個有趣的雕像,感覺像是三次元的人從二次元的畫框冒出,這人正是波蘭畫家揚·馬泰伊科(Jan Matejko)。

IMG_20160809_10.jpg

與廣場相對的就是弗洛里亞諾城門(Brama Floriańska),這是以前進入克拉克夫舊城區的主要入口,城門上方的人物正是克拉科夫的主保聖人聖佛洛里安納;城門修建於1307年,塔樓高33.5米,一個巴羅克風格的尖頂像城門的皇冠(照片沒拍到...),建於1660年並於1694年進行翻新,使得城門增高了一米 。克拉科夫有兩道城牆,在外的高1.5米、位在現在的草坪處,在內的高3米、就是現在的還留著的紅白色城牆;古城牆原有3公里、長2.5公尺厚,共有39個瞭望塔、8座城門,是克拉科夫在1241年韃靼人攻擊之後建立的防禦系統的一部分 ,城牆與塔樓有紅白兩色,白色的建於13世紀、紅色的修於15世紀。

導遊在這裡告訴我們一個關於這段城牆為何沒有被拆除的小故事,我個人覺得這故事有點小扯,所以在此不負證實責任。話說19世紀初期決定是否有拆除城牆時,有一個人主張這面牆應該要留下來,否則風一吹、就會直接吹到舊城區內,城內的人容易感冒生病,可惜這裡有沒有辦法說服眾人,於是他再接再厲、繼續掰理由,他說要是風吹進來的話,女孩子的裙襬就會揚起、令人害羞的......腳踝就會露出來,想不到這裡由大夥居然接受了,於是這城牆就留了下來。

IMG_20160809_11.jpg

在碉堡進入城門後的右手邊,有一棟有特色的建築物,這正是建立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Muzeum Czartoryskich)的恰爾托雷斯卡家族宅邸。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由伊莎貝拉·恰爾托雷斯卡公主於1796年創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義大利畫家萊李奧納多·達文西的作品《抱銀鼠的女子》,不過洽爾托雷斯基博物館目前閉館中,《抱銀鼠的女子》也移到瓦維爾城堡博物館內展示。

IMG_20160809_12.jpg

繼續沿著城門前的佛洛里亞諾街走,在與Świętego Tomasza街交會處的轉角牆上、掛著一個粗大的鐵鍊,這也是以前防禦系統的一部分,當敵人突破佛洛里安城門時,就得趕緊把鐵鍊掛到馬路對面的牆壁上,這樣馬就會被絆倒、騎士因而落馬。照片中後背包套著黃色防水套、手拿黃色雨傘的那位,就是我們的導遊。

IMG_20160809_13.jpg

繼續往南走就到了中央集市廣場(Rynek Główny w Krakowie),廣場的東北角就是克拉克夫的地標~聖母聖殿(Kościół Mariacki)。磚紅色的聖母聖殿建於14世紀,不過今天煙雨濛濛、顏色看起來不太顯眼;聖母聖殿主要的特徵是有兩個高高的塔尖頂,更特別的是,這兩座高塔竟然不是對稱的,傳說中這兩個塔是由一對兄弟負責建造的,兄弟倆邊建塔邊比誰建的高,當哥哥率先完成左邊的高塔後,擔心弟弟建造的塔會比他高,於是就用小刀把弟弟殺了,弟弟死了之後哥哥良心不安,於是就從高塔上跳樓身亡。導遊講完故事以後、很開心的說:這個故事是虛構的,首先,80米高的哥德式高塔1666年時由木匠放置了一個鍍金的皇冠,象徵著「皇家首都」,69米高的文藝復興風格矮塔則建於1592年,有皇冠造型的圓頂,兩座塔並不是同時建造的;其次,鐘塔在當時身兼守衛瞭望塔的作用,如果兩座塔一樣高、就會產生視覺上的死角,無法看到四面八方來的敵人;至於為什麼會傳出這樣的故事呢?這是在20世紀末有位美國記者到克拉克夫旅遊,記者問當時的導遊是這兩座塔的造型不同是否有特別的原因呢?當時的導遊心想「如果啥八卦故事都沒有就遜掉了」,於是他就掰出了這麼一個故事,於是這故事就從美國傳阿傳,最後傳回克拉科夫人的耳裡,克拉科夫人一開始完全不知道這故事打哪來的,經過一番推論後、終於知道兇手是誰了,只是此時故事早已流傳開來......

聖母聖殿每天整點的時候,在高塔最上層的下方窗戶會有一真人拿著喇叭探出頭來,逐一朝著城堡(南方)、市集廣場(西方)、城門(北方)與城外(東方)吹一段驟然而止的喇叭,吹完後再向廣場上的人們揮手致意, 正午12點的那次號角聲還會由波蘭國家電台1台向波蘭國內外現場直播。 導遊說他每次聽的節奏都不一樣,有時快、有時慢,大概是吹的人採輪班制吧!這也有一個故事,話說1241年來自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入侵克拉科夫,塔上的守衛發現敵軍入侵,就吹起喇叭提醒城裡的人們,不過有敵兵一箭射穿當時那位吹奏者的咽喉,樂聲戛然而止,於是就有了吹喇叭的傳統......導遊說這也是虛構的,大家看出端倪了嗎?姑且不論是否有大力神射手能一箭射死60米高的守衛,聖母聖殿建於14世紀,在13世紀韃靼人入侵時、怎麼可能有人站在塔頂吹喇叭呢?

IMG_20160809_14.jpg

聖母聖殿北邊的牆壁上有一幅聖母瑪利亞畫作(反光到完全看不到...),聖母下還點了盞不滅的燈,這是在黑死病肆虐歐洲時,由於克拉科夫要求入城者須隔離24小時,疫情並沒有在克拉科夫擴散開來,大家相信這是因為聖母保佑的緣故,於是就在牆壁上掛了幅聖母畫像並點上明燈,只要燈不滅、克拉科夫就永遠不受疫情困擾。

IMG_20160809_15.jpg

中央市集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就是紡織會館(Sukiennice),會館大辣辣的建在廣場的正中央、把廣場一分為二,在15世紀的黃金時代,紡織會館是來自東方的各種外來貨物的進口來源,像是香料、絲綢、皮革和蠟 ,而克拉科夫本身出口紡織、鉛和來自維耶利奇卡鹽礦的鹽。紡織會館前方是亞當·密茨凱維奇紀念雕像(Adam Mickiewicz Monument, Kraków),他是19世紀波蘭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菠蘭的莎士比亞,人們為了紀念他建造了這座紀念雕像,並於1898年6月16日恰逢亞當·密茨凱維奇誕辰100周年之際為雕像揭幕,亞當·密茨凱維奇的兒女都參加了揭幕儀式。事實上亞當·密茨凱維奇生前從未到訪過克拉科夫,直到他去世後35年,他的遺體才被從巴黎轉移到瓦維爾大教堂下面的墓穴。

IMG_20160809_16.jpg

雕像的下方有四座另有寓意的雕塑面朝四個方向,分別代表:祖國(前)、科學(右)、勇氣(左)和剛毅。底座上題寫著:「致國家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To Adam Mickiewicz, the Nation)。

IMG_20160809_17.jpg

在雕像後方的紡織會館入口處掛著一把小刀,這就是傳說中建造聖母聖殿高塔的哥哥用來殺死弟弟的凶器,導遊說這大概是克拉科夫最容易被偷的東西了,這是掛在這的第45把刀,只能說~傳說的力量真的很大啊!

IMG_20160809_18.jpg

紡織會館內現在有各式各樣的小攤販,販賣遊客紀念品,許先生跟我在Tour結束後走到裡面閒晃,沒啥好買的、5分鐘就出來了,反而是會館內的燈比較吸引我的注意~在這裡先埋一個梗,跟燈的造型有關的喔!

IMG_20160809_19.jpg

中央市集廣場的東南角是聖沃伊切赫教堂(Kościół św. Wojciecha),是波蘭最古老的石砌教堂之一,建於11世紀,得名於在異教的普魯士殉道的傳教士布拉格的聖沃伊切赫。在1000年舉行著名的格涅滋諾夫大會決定設克拉科夫主教區(也就是克拉科夫人從此由異教徒變為天主教徒),為了推廣天主教,國王決定在異教徒時代最多人舉行異教徒儀式的地點建造一間教堂,這樣只要有人想到這舉行異教儀式,就會來到這教堂,天主教因此得以逐漸溶入克拉科夫人的心中。

IMG_20160809_20.jpg

廣場的西南角是市政廳的鐘樓(Wieża ratuszowa w Krakowie), 市政廳始建於13/14世紀, 於1383年完工,塔高70公尺,在1680年被燒毀;1683年至1686年由英國皇家建築師Peter Beber 重建,1820年為了擴建廣場而拆毀市政廳,只剩這鐘樓。這鐘樓對於克拉科夫人還有另一個特殊的意義,當波蘭於1795年第三次波蘭瓜分滅國、受奧地利統治後,於亡國123年後的1918年恢復了獨立,獨立時波蘭國旗率先插上了市政廳的鐘樓頂端,象徵克拉科夫的解放。

IMG_20160809_21.jpg

市政廳鐘樓旁的雕像,雖然我找不到這雕像的相關資料,但只要搜尋克拉科夫鐘樓的照片,這雕像出現的機率相當高。

IMG_20160809_22.jpg

從市政廳往Wiślna街走,就到了雅蓋洛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1364年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在當時首都克拉科夫市創建克拉科夫學院 (Akademia Krakowska,雅蓋洛大學的前身),學院建立初期有個頗令人頭痛的問題:當卡齊米日向羅馬教庭申請學院的成立許可時,在布拉格已經有一所大學,克拉科夫成立學院,不但和布拉格搶學生,對羅馬人來說,面子上也有失光彩。當時的教皇提出解決之道:克拉科夫可以有學院,但禁止成立神學部門。在這樣的限制下,克拉科夫學院得不到發展空間,老天眷顧,克拉科夫學院的悲慘命運在亞維嘉(Jadwiga)女王手中起死回生,這位偉大的女性動用皇親國戚人脈的影響力、取得成立神學院的許可,亞維嘉女王死後被封為天主教的聖人。大學最著名的學生就是天文學家哥白尼(Mikołaj Kopernik)。

Collegium Maius是全波蘭最古老的大學建築,二樓已成為博物館,一樓的中庭則是所有的Free Walking Tour都會拜訪的景點,因為這裡有洗手間,我們也在此中場休息15分鐘。

IMG_20160809_23.jpg

稍事休息後我們繼續前進,接下來要介紹受全波蘭人民愛戴的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他是波蘭的驕傲,更是克拉科夫的的驕傲。聖若望·保祿二世原名卡羅爾·沃伊蒂瓦( Karol Józef Wojtyła ),出生在波蘭克拉科夫,1949年至1951年在克拉科夫的聖佛洛里雅諾教堂擔任神父,1963年至1978年他就任克拉科夫教區大主教時負責瓦維爾主教座堂,當年他在成為神父後的第一次彌撒(1946年11月2日)也是在這裡做的,1967年升為紅衣主教,1978年10月在梵蒂岡教皇選舉中當選為羅馬教皇。他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波蘭出生的教皇、第一個斯拉夫人教皇、也是455年來第一位非義大利籍教皇、雖然時年58歲也是20世紀最年輕的一位教皇、最快封聖的教皇。

這棟不起眼的建築物就是著名的教皇的窗戶(Okno Papieskie),這是以前政府提供給瓦維爾大教堂主教的住所,聖若望·保祿二世曾住在此;話說聖若望·保祿二世在1978年成為教皇後第一次返回波蘭時,引起波蘭當局巨大的恐慌(當時的波蘭仍是共產主義國家),政府下令停止了外地到克拉科夫的一切交通工具,企圖阻止民眾接近教皇,但僅6千人的克拉克夫仍湧進了超過2百萬的民眾、衝破重重阻礙來到克拉科夫參加教皇主持的彌撒,彌撒結束後他回到這裡,入夜了人們開始聚集在外面的小廣場上希望見上他一面,一開始他勸大家回去休息,後來禁不住人們的熱情請求,站在窗臺前 和大家一起分享、唱歌,至此以後,聖若望·保祿二世只要拜訪克拉科夫,就會在傍晚時站在這陽台跟大家說說話。

但這不是這陽台最厲害的地方,聖若望·保祿二世過世後,繼位的本篤十六世(Benedictus XVI)及現任教皇方濟各(Franciscus)也都曾造訪克拉克夫,且出於對聖若望·保祿二世尊敬,也都站在這個陽台上跟台下的群眾聊天~這裡是梵諦岡以外,世界上唯一一個有三任教皇站著聊天的陽台!

IMG_20160809_24.jpg

教皇的窗戶對面就是聖方濟各聖殿(Kościół św. Franciszka z Asyżu),前方的諸聖廣場(Pl. Wszystkich Świętych)當年擠滿了想見教皇一面的人,網路上的資料說聖若望·保祿二世曾擔任這裡的主教~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曾在這裡祈禱過倒是比較具可信度,畢竟他家就在對面。

IMG_20160809_25.jpg

繼續往南走,我們來到Kanonicza街,這條是克拉克夫最古老的街道,兩旁的房屋不但華麗而且維護的很好,因為街道的南邊就是瓦維爾城堡的入口,當城堡內的居住空間不夠、部分人員得要搬離城堡時,就選擇住在城堡的入口處外。

IMG_20160809_26.jpg

在爬上城堡的斜坡處有一尊雕像,這是柯斯丘什科雕像,安德熱·塔德烏什·博納文圖拉·柯斯丘什科(Tadeusz Kościuszko;1746年2月4日-1817年10月15日)不僅為波蘭的獨立奮鬥了一生,當波蘭被俄羅斯、匈牙利和普魯士瓜分的時候,他于1794年領導了克拉科夫的廣場起義。柯斯丘什科也是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英雄,解放了大量農奴、得到許多美國遊人的崇敬,是大陸軍的上校,就在華盛頓的白宮對面也矗立著柯斯丘什科的銅像;在反法西斯的戰爭中,波蘭軍團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IMG_20160809_27.jpg

城堡的入口就是瓦薩門(Vasa),這是城堡的三個入口中最古老的一個, 1591年齊格蒙特三世國王修建瓦維爾城堡時,這是上山的唯一的門。

IMG_20160809_28.jpg

一進入城門、右手邊就看到聖若望·保祿二世銅像~波蘭人真的很愛他。

IMG_20160809_29.jpg

銅像的對面就是瓦維爾主教座堂(全名:聖達尼老聖文策老聖殿總主教座堂,Bazylika archikatedralna św. Stanisława i św. Wacława w Krakowie),從1320年起波蘭歷代君主在此舉行加冕儀式, 這裡也是14世紀以後波蘭歷代君主與總統、民族英雄等等主要的安葬地點以, 包括1333-1370年波蘭鼎盛時期的卡齊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亞維嘉女王、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世、詩人密茲凱維茨、波蘭國父畢蘇斯基。

IMG_20160809_30.jpg

在教堂門口處掛著一根骨頭,中世紀時傳說這是一根龍的骨頭,現代經考證研究後已經發現這是冰河時期脊椎動物的骨頭。為何會扯到龍呢?這跟克拉科夫名字的由來有關, 在波蘭有一個關於瓦維爾龍(Smok Wawelski,也稱為瓦維爾山龍)的著名民間傳說,自於12世紀Wincenty Kadłubek的創作。在流傳較廣的版本中,瓦維爾龍的故事發生于克拉科夫傳奇創始人—國王Krakus 的統治時期。在那時,它還是一條臭名昭著的惡龍。瓦維爾龍每一天都會從不同的路徑穿過鄉村,殺害平民、掠奪他們的家園、吞噬著他們的牲畜;在許多版本中,瓦維爾龍都特別喜歡吃年輕的少女,也只有在每個月,它吃到村民們進貢在它洞口的少女後,村民們才能得到為時一個月的片刻寧靜,國王當然也很想制止龍的惡行,但即使是他最勇敢的騎士也倒在了瓦維爾龍所噴出的烈火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城裡的少女只剩下了國王的女兒—Wanda一人,國王無奈下允諾將他美麗的女兒賜婚于能夠打敗惡龍的人;有一天一個名為Skuba貧窮鞋匠學徒接受了這個挑戰,他在羊肉中塞了硫,並將其放置在龍的洞穴外。惡龍吃下之後很快就感受到了一陣莫名的口渴,於是立馬來到維斯瓦河邊,不停地水解渴,它的肚子膨脹得越來越大,但喝再多的水也沒能緩解它的症狀,在惡龍喝下了維斯瓦河一半的河水後,最終「嘣」地一聲爆掉了。 Skuba成功解決了瓦維爾龍,並迎娶了國王的女兒,他們以及當地的居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據說,他的巢穴在波蘭舊都克拉科夫瓦維爾山下的維斯瓦河畔,城堡可以從龍穴(Smocza Jama)通往山腳下,這龍穴其實是一個石灰岩洞,入口處有不少的排隊人潮,我們沒有特地進去看 。現在瓦維爾龍已成為了克拉科夫的吉祥物,連紡織會館內的燈也以龍尾巴為造型設計。

教堂可以免費參觀,也可以另外購票參觀教堂博物館與地下墓穴, 教堂內部不能拍照,所以我們排隊進去晃了一圈就出來了。教堂中央有類似梵諦岡教堂的華蓋,華蓋下面躺著波蘭第一位基督教國王波列斯瓦夫一世(Bolesław I Chrobry)的純銀墓,此外,卡齊米日三世與亞維嘉女王的陵寢也都安置在教堂的一樓供大家瞻仰。

IMG_20160809_31.jpg

教堂的旁邊就是瓦維爾城堡(Wawel Castle),修建於卡齊米日三世時期,城堡在歷史上曾長期是波蘭王室的住所,是波蘭的國家象徵之一。 這城堡最上方以義大利風格裝飾,導遊說這是因為國王A喜歡義大利文化,甚至娶了義大利公主為妻,義大利公主在波蘭推廣素食文化,引起波蘭人民的反感(因為波蘭人愛吃肉),國王A死後繼位的國王B並不愛義大利文化,而是熱衷於鍊金術,在某次煉金的過程中引起了大火、燒毀了城堡(就是城堡彩繪突然終止的地方),國王B不願意苦苦等待瓦維爾城堡修復,於是就將波蘭的首都遷往華沙,瓦維爾城堡至此成為空城,二次大戰時甚至成為納粹軍官的軍營,城堡現在是博物館。

這段介紹我有點跟歷史都不起來,1596年將宮廷遷出克拉科夫的是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Zygmunt III Waza),他的前任是斯特凡·巴托里(Stefan Batory),斯特凡是匈牙利貴族,他與雅蓋洛王朝最後一任國王的姪女安娜結婚而成為國王,這是一宗政治聯姻、安娜比斯特凡大了10歲,兩人並沒有留下任何子嗣,也許所謂的義大利公主是小三吧?不過現代歷史學家沒有人相信斯特凡有非婚生子女。

IMG_20160809_32.jpg

行程的最後,我們走到瓦維爾龍雕像的正上方(這張照片是我們後來走到山下拍的),雕像是為了紀念瓦維爾龍的民間故事而立的,這個惡魔般的龍到現在還每十五分鐘從嘴裡往外噴火,許先生跟我55分就冒雨站在惡龍前、等著它噴火,沒想到火是噴了、但大概只有短短的3秒而已,還好許先生的相機有拍到這短暫的一刻。

IMG_20160809_33.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一、弗洛里亞諾街(Floriańska)
1.普蘭提公園(Planty Krakowska)
地址:Stare Miasto, Kraków
克拉科夫老城被一整圈綠意環繞,這便是普蘭提公園(Planty Krakowska)。19世紀初期,克拉科夫城牆被逐漸拆除,取而代之的並不是道路,而是遵循了當時公園城市的規劃理念,用三十餘個不同風格的小型公園串聯成普蘭提公園,將老城和城堡緊緊環抱起來。漫步其中,可以見到兒童們在公園嬉戲玩耍,成年人慢跑、散步、遛狗,在這城市綠肺裏緊張的神經都不由得鬆弛了下來,在這裏可以放慢腳步,感受四季美景。公園占地麵積達到2.1萬平方米,周長約為4千米,步行環繞一周大約需要2小時左右。
2.弗洛里亞諾城門(Brama Floriańska)
地址:Stare Miasto, Kraków, 波蘭
從克拉科夫車站出來後,經過一些賣水果、麵包的小販,從行人地下道即可進入克拉科夫舊城,沿著城牆可以跨入當時最大的城門―弗洛里亞諾城門(Brama Floriańska) ,也是主門,人們用克拉科夫的守護神的名字為它命名,這座城門修建於1307年,塔樓高33.5米,一個巴羅克風格的尖頂像城門的皇冠,建於1660年並於1694年進行翻新,使得城門增高了一米;城門南面裝飾有18世紀聖·弗洛里亞諾的淺浮雕(手上還拿著裝著水的瓦罐),北面是一個Zygmunt Langman於1882年依據畫家Jan Matejko的設計雕刻的石鷹,城門內部還有一座後巴羅克風格的祭壇。城門兩側還有兩個戴有金色雕像的小城塔,黝黑的城牆上掛滿了許多五彩繽紛的繪畫,水彩、油畫、素描;風景、人物或靜物,克拉科夫的藝術和文化頓時豁然開展。
15世纪的克拉科夫城被壕溝和兩道城牆所圍,古城牆原有3公里、長2.5公尺厚,共有39個瞭望塔、8座城門,是克拉科夫在1241年韃靼人攻擊之後建立的防禦系統的一部分,這座以聖·弗洛里亞諾命名的城門成為了進出老城的主要通道,通過一座橋和護城河對面的圓形碉堡相連。過19世紀的近代化進程,古城牆在軍事防禦方面失 去作用以後,克拉科夫市民拆除城牆,填平了護城河,在城牆和護城河的原址,改造出繞城一周的綠化帶,弗洛里亞諾城門是唯一沒有拆除而保存至今的城門。
弗洛里亞諾城門正對的弗洛里亞諾街(Floriańska)是克拉科夫最熱鬧的街道,西元1040-1596年,克拉科夫作為波蘭首都的漫長550年裡,卡齊米日、雅蓋洛等各個王朝的君主,都從這裡走向大主教教堂,加冕後步入高地上的皇宮瓦維爾宮。餐廳、旅館、咖啡廳、服飾、藝品店等應有盡有,不僅觀光客絡繹不絕,也是街頭藝人的天堂,每走幾步就有表演者大展才藝,人們在那裡可以買到克拉科夫藝術家們的作品。
3.克拉科夫碉堡(Kraków Barbican)
地址:Basztowa, 30-547 Kraków, 波蘭
網址:www.mhk.pl
新哥德式建築的克拉科夫碉堡(Kraków Barbican),有七個高聳的尖塔,幾乎像是童話般的 ,林地裡精靈戴著尖頂的帽子。130個射擊孔,射擊孔分成4排,最低之射擊孔給大砲使用,最高之射擊孔給弓箭手及槍手使用。紅磚砌成的圓形城堡,直經約有24.4公尺。外圍有3公尺之厚度,同時環繞著8公尺深、22公尺寬之壕溝,想要進去裡面還得先走過木製的吊橋,才能到達聖弗羅里安門。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堡,這種圓形的城堡在全歐洲僅有3座這樣的前哨堡壘倖存至今,而這是其中保存最好的一個。
現在碉堡當成展覽和音樂會的場地。

二、中央集市廣場(Rynek Główny w Krakowie)
地址:Center of Old Town, Krakow, Poland
中央集市廣場(Rynek Główny w Krakowie)是波蘭城市克拉科夫舊城區的主要廣場,形成於1257年,古時曾是克拉科夫的市中心,稱作「主市場」。其面積為40,000 m²,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也是克拉科夫最讓人心動的地方,溫馨又充滿活力,許多人到克拉科夫就是特地為了來感受波蘭地道的地方風情。
廣場上有宏偉的哥德式建築聖母聖殿(Kościół Mariacki)、文藝復興風格的紡織會館(Sukiennice)、和聖亞德伯堂。
廣場上棲息著大量鴿子。2005年12月,中央集市廣場獲選為世界最佳廣場。
1.聖母聖殿(Kościół Mariacki)
網址:www.mariacki.com
門票:教堂6PLN、塔樓5PLN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11:30-18:00,周日14:00-18:00
中央集市廣場上磚紅色的聖母聖殿(Kościół Mariacki)是克拉科夫的標誌,夕陽映照的時分,它散發出一種迷人的暖紅。建于14世紀,哥特式尖頂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登頂俯瞰整個老城區,以法伊特·施托斯(Veit Stoss)的哥德式木製祭壇(1477至1489年建成)而著稱,這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哥德式祭壇,他雕刻的人物相貌、神態各異,形體瘦骨嶙峋,雕法精細、靈動,表達出強烈的感情力量和出人意料的戲劇性效果;著名銅版藝術家斯托什雕刻的帶有耶穌受難畫面的十字和五彩繽紛的玻璃繪畫等也值得一看。
主要的特徵是有兩個高高的塔尖頂,更特別的是,這兩座高塔竟然不是對稱的,其實基礎上是相同的;這兩座完成於不同時期的塔有著不一樣的風格,較高的一座是八角形的,夢幻般哥德式的尖頂(80公尺),在1666年的由木匠放置了一個鍍金的皇冠,象徵著「皇家首都」;另外一邊較矮的塔(69公尺),則是皇冠造型的圓頂,建於1592文藝復興時期的塔頂,由一個橢圓圓頂配上鏤空燈籠。在四個角的小圓頂被放置較低的六邊形基底,可容納五個鐘。
關於這2座不同造型且高度也不相同之塔,後事又有穿鑿附會之傳說。根據傳說,這是由兩兄弟所建造,兩人都想創造出更高、更美的建築;後來其中一人開始嫉妒另一兄弟,因此拿劍殺了他兄弟,而殺人之武器--劍,則掛在紡織會館的大門上;故事還沒完,被殺的兄弟,蓋的是哪一個塔?? 最後殺人之兄弟也因為內咎而自殺!!
在快到整點的時候,在廣場散步和喝咖啡的人們都會停下來,對教堂行注目禮――整點一到,教堂鐘樓頂部的小窗戶就會打開,一隻金色的喇叭伸了出來,嘹亮地吹奏一段曲子,完了以後,吹奏者會向下面的人揮手,於是廣場上就會傳來人們愉快回應的呼哨和掌聲。吹喇叭的傳統是為紀念1241年來自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入侵時,曾經有敵兵一箭射穿當時那位吹奏者的咽喉,聲音戛然而止。為紀念這個士兵,直到現在,那個整點響起的喇叭聲也是突兀地終止在那一刻,在中午,號角聲由波蘭國家電台1台向波蘭國內外現場直播。
聖母大殿的建築為海外波蘭人修建的許多教堂所模仿,例如芝加哥的聖彌額爾總領天使堂和St. John Cantius,其設計風格稱為「波蘭主教座堂風格」。
2.克拉科夫市政廳塔樓(Wieża ratuszowa w Krakowie)
門票:7PLN
克拉科夫市政廳塔樓(Wieża ratuszowa w Krakowie)是中央集市廣場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始建於第十三/十四世紀, 於1383年完工,塔高70公尺,在1680年被燒毀。在1683年至1686年由英國皇家建築師Peter Beber 重建,塔增加了6米高,並設計了一個新的巴洛克式的頭盔,在1783年,塔的頭盔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較溫和的加冕Sołtyka。
1820年為了擴建廣場而拆毀市政廳,只剩這鐘樓,塔的最上方有一個直經3公尺的鐘及一個鷲的銅像,坐鎮這城市。而地下室曾被當作監獄使用,裡面還有中世紀的酷刑室。
由於1703年的暴風雨導致傾斜了55釐米,頂層的觀光露臺對遊客開放,遊客需要攀登100級狹窄陡峭的臺階才能欣賞到絕美的景色。塔樓的入口處有兩座19世紀初雕刻的石獅子鎮守兩側,大門上方裝飾有城市的盾形紋章和波蘭的象徵。市政廳塔樓如今也作為克拉科夫歷史博物館分館。
3.紡織會館(Sukiennice)
紡織會館(Sukiennice)是波蘭克拉科夫的一座文藝復興建築,位於舊城區(Kraków-Stare Miasto)中心的中央集市廣場,是該市最顯著的地標之一。這裡曾經是國際貿易的主要中心,客商在那裡會見,洽談業務和易貨貿易。在15世紀的黃金時代,紡織會館是來自東方的各種外來貨物的進口來源,像是香料、絲綢、皮革和蠟 ,而克拉科夫本身出口紡織、鉛和來自維利奇卡鹽礦的鹽。
1870年,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紡織會館進行了修復。大部分古老的市中心衰敗了;然而,加利西亞和洛多梅里亞王國政治命運的改變帶來了該市的復興,由於新成立的立法大會(Sejm),紡織會館的成功修復是這一時期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之一。
數百年來,紡織會館曾招待過無數的嘉賓,目前仍用於款待君主和知名人士。2002年,此處曾招待查爾斯王子和日本明仁天皇。在此舉行的舞會中,最著名的是1809年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從奧地利帝國手中解放該市後。除了它的宏偉的歷史和巨大的文化價值,紡織會館還是繁華的商業中心,雖然是出售的物品與以前的世紀完全不同 — 主要是遊客紀念品。
目前長廊式的建築,一樓外面兩側是店家,裡面兩側也是攤販,如今都成為販賣紀念品的攤位了,以琥珀居多,也有木雕 作品、毛製品等,而二樓是國家博物館,展覽波蘭18-19世紀的畫作。
類似的紡織會館也存在於其它歐洲城市,例如比利時伊佩爾紡織會館、德國不倫瑞克和英國利茲第一白布館(1st White Cloth Hall),但是克拉科夫的紡織會館最為著名,保存也最完好。
4.聖沃伊切赫教堂(Kościół św. Wojciecha)
聖沃伊切赫教堂(Kościół św. Wojciecha)位於克拉科夫老城,歐洲最大的中世紀中央集市廣場的東南角,是波蘭最古老的石砌教堂之一。
聖沃伊切赫教堂建於11世紀,得名於在異教的普魯士殉道的傳教士布拉格的聖沃伊切赫。
5.亞當·密茨凱維奇紀念雕像(Adam Mickiewicz Monument, Kraków)
亞當·密茨凱維奇紀念雕像(Adam Mickiewicz Monument, Kraków)是波蘭最著名的銅像之一,位於克拉科夫老城區中央廣場,是城市的地標之一。亞當·密茨凱維奇是19世紀波蘭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被稱為菠蘭的莎士比亞,人們為了紀念他建造了這座紀念雕像,並於1898年6月16日恰逢亞當·密茨凱維奇誕辰100周年之際為雕像揭幕,亞當·密茨凱維奇的兒女都參加了揭幕儀式。雕像的設計師人選通過層層選拔,最終Teodor Rygier從60餘位高手中脫穎而出。
雕像的下方有四座另有寓意的雕塑面朝四個方向,分別代表:祖國(前)、科學(右)、勇氣(左)和剛毅。底座上題寫著:「致國家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To Adam Mickiewicz, the Nation)。雕像在1940年8月17日於納粹佔領時曾被破壞過,在1955年11月26日的一年,詩人的死亡一百週年揭幕。事實上亞當·密茨凱維奇生前從未到訪過克拉科夫,直到他去世後35年,他的遺體才被從巴黎轉移到瓦維爾大教堂下面的墓穴。現在每年的聖誕夜,亞當·密茨凱維奇紀念雕像都會被克拉科夫的花匠裝點上鮮花。

三、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
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是波蘭的驕傲,更是克拉科夫的的驕傲。聖若望·保祿二世原名卡羅爾·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出生在波蘭克拉科夫,1963年至1978年他就任克拉科夫教區大主教時負責瓦維爾主教座堂,當年他在成為神父後的第一次彌撒也是在這裡做的,1967年升為紅衣主教,1978年10月在梵蒂岡教皇選舉中當選為羅馬教皇。他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波蘭出生的教皇、第一個斯拉夫人教皇、也是455年來第一位非義大利籍教皇、雖然時年58歲也是20世紀最年輕的一位教皇。
傳統上,波蘭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而戰後幾十年波蘭和蘇聯政府都壓制羅馬天主教會,所以一個波蘭 人被選為教皇,當年在宗教被壓制的波蘭,引起的社會反響絕對不亞於重磅炸彈,更何況,這位新教皇,當年曾經說過,如果波蘭政府繼續迫害天主教 會,他將史無前例地辭去教皇職務,回到波蘭和他的同胞共曆患難。所以有傳說,80年代初,蘇聯克格勃委託保加利亞情報局,策劃了當年的刺殺教皇未遂的陰謀;基於這個猜想,暢銷間諜小說〈追蹤潛艇紅十月號〉的作者湯姆·克蘭西,寫了一部 《Red Rabit》,主人公就是〈追蹤紅十月號〉、〈愛國者遊戲〉、〈恐懼的總和〉裡面的傑克·里安。
據旅遊指南上說,克拉科夫的教堂密度,僅次於羅馬城,舊城範圍裡就有32座教堂和修道院,全城142座教堂。
2005年去世後也安葬在他的銅像對面的瓦維爾主教座堂的地下室。
1.教皇的窗戶(Okno Papieskie)
地址:Franciszkańska 3, 31-004 Kraków, 波蘭
在克拉科夫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紀念這位偉大的教皇。那就是在離中央廣場不遠的地方,有一棟淺黃色的兩層樓房,在樓房正中大門的窗戶上掛著一幅聖若望·保祿二世的畫像,這就是克拉科夫有名的教皇窗戶。1978年他成為教皇後第一次返回波蘭,引起波蘭當局巨大的恐慌。政府下令停止了外地到克拉科夫的一切交通工具,企圖阻止民眾接近教皇。但數百萬的民眾衝破重重阻礙來到克拉科夫參加他主持的彌撒。彌撒結束後,他回到這家入住的旅館。入夜,人們聚集在外面的小廣場上希望見上他一面。開始他勸大家回去休息,後來禁不住人們的熱情請求,站在窗臺前 和大家一起分享,唱歌。此後他也多次來到克拉科夫,每次都住進這個房間,所以克拉科夫的人們就把這個窗戶親切地稱為「教皇的窗戶」(Okno Papieskie)。
2. 聖方濟各聖殿(Kościół św. Franciszka z Asyżu)
地址:pl. Wszystkich Świętych 5, 31-004 Kraków, 波蘭
網址:www.franciszkanska.pl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10:00-16:00,周日謝絕參觀
聖方濟各聖殿(Kościół św. Franciszka z Asyżu)及方濟各會修道院是一個羅馬天主教皇教建築群,位於波蘭克拉科夫老城區的諸聖廣場(Pl. Wszystkich Świętych)西側,街對面的主教宮為若望保祿二世的住所。該堂的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1919年,馬希連·國柏在該堂舉行第一場彌撒。
當年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曾在這裡作主教,在聖方濟各聖殿裡面,有都靈裹屍布的複製品、耶穌受難14個station的壁畫,和聖若望·保祿二世在這裡當主教時經常坐在那裡祈禱的位子。

四、瓦維爾山(Wzgórze wawelskie)
瓦維爾山(Wzgórze wawelskie)是波蘭克拉科夫維斯瓦河左岸的一座石灰岩小山,海拔228米。自舊石器時代起,山上就有人類居住。
瓦維爾山是波蘭的象徵。山上坐落著瓦維爾城堡和瓦維爾主教座堂。 波蘭王室和許多名人安葬在主教座堂。從1320年起,波蘭君主在此加冕。
1.柯斯丘什科雕像
不少遊人都願沿著瓦維爾山的城牆走一圈,它經受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特別是於1921年,在瓦薩門上豎起了波蘭民族英雄安德熱·塔德烏什·博納文圖拉·柯斯丘什科(Tadeusz Kościuszko;1746年2月4日-1817年10月15日)的紀念碑,他不僅為波蘭的獨立奮鬥了一生,當波蘭被俄羅斯、匈牙利和普魯士瓜分的時候,他于1794年領導了克拉科夫的廣場起義。柯斯丘什科也是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英雄,解放了大量農奴、得到許多美國遊人的崇敬,是大陸軍的上校,就在華盛頓的白宮對面也矗立著柯斯丘什科的銅像;在反法西斯的戰爭中,波蘭軍團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人們都懷著敬仰之情走過瓦薩門。現在他就安葬在雕像背後的瓦維爾主教座堂的地下。
2.瓦薩門(Vasa)
瓦薩門是三個通往瓦維爾城堡的大門中最古老的一個。1591年齊格蒙特三世國王修建瓦維爾城堡時這是上山的唯一的門。這座三層的大門樓的三層是帶簷的陽臺,門洞上面寫著:參議院和克拉科夫人民於1728年修復。進門就是聖若望·保祿二世銅像。
3.瓦維爾主教座堂(Wacława w Krakowie) 
地址:Wawel 3, 31-001 Kraków, 波蘭
網址:http://www.katedra-wawelska.pl/
瓦維爾主教座堂(全名:聖達尼老聖文策老聖殿總主教座堂,Bazylika archikatedralna św. Stanisława i św. Wacława w Krakowie)是波蘭克拉科夫瓦維爾山上的一座教堂,是波蘭的國家聖殿。在1000年的時期中,波蘭歷代君主在此舉行加冕儀式。它是天主教克拉科夫總教區的主教座堂。1946年11月2日,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在教堂的地下室主持了他擔任神父後的第一場彌撒。 2010年4月,墜機遇難的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及夫人瑪麗亞·卡欽斯卡亦安葬於此教堂。主教座堂的山牆下面就是波蘭國徽。
瓦維爾主教座堂也是14世紀以後波蘭歷代君主主要的安葬地點,中央華蓋很象梵蒂岡聖彼得教堂中央,由貝尼尼所設計的華蓋,華蓋下面躺著波蘭第一位基督教國王波列斯瓦夫一世的純銀墓。從1320年起,波蘭君主在此加冕。
在教堂裡面還有幾位國王的墓,包括1333-1370年波蘭鼎盛時期的卡齊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封聖的女王St. Jadwiga,她是凱西密爾大帝的侄孫女,她和丈夫立陶宛公爵雅蓋洛(Jagaillo)共同執政,那是波蘭-立陶宛聯合國家的開始,當時正是條頓騎士團作戰的年代,1410年格隆瓦爾德大戰,波蘭-立陶宛決定性地擊潰了條頓騎士團(就是顯克微支的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裡講述的故事),就是在她死後不久, 他丈夫雅蓋洛獨自當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公爵的時候。從她之後,就是波蘭和立陶宛合併的雅蓋洛王朝了。
這裡還埋著1548-1569年的西吉斯蒙德國王,雅蓋洛王朝最後一位國王,他之後,波蘭王位經過貴族選舉產生,波蘭漸漸開始衰落。
在 教堂的地下室裡,還有波蘭史上幾個真正大牌英雄的墓:美國西點軍校的建立者之一,波蘭人Kosciuszko;1683維也納圍城戰中的歐洲救星,擊潰土耳其大軍的波蘭國王索比斯基(Sobieski)(歷史畫〈索比斯基國王在維也納圍城戰〉佔據了梵諦岡皇宮拉斐爾房間教皇書房的一整面牆);1920年華沙戰役,「維斯杜拉河奇跡」的創造者-畢蘇斯基元帥(Pilsudski);二戰波蘭流亡政府總理西科斯基;拿破崙皇 帝手下的法蘭西帝國元帥、華沙大公國親王波尼亞托夫斯基。
瓦維爾主教座堂地下有波蘭前總統卡欽斯基墓地。卡欽斯基2010年搭乘圖154專機前往俄羅斯參加卡廷事件七十周年紀念活動時,在斯摩棱斯克機場降落時因飛機墜毀而遇難,這位總統被安葬在瓦維爾主教座堂地下、波蘭國王和民族英雄的墓地的消息一出,就在波蘭國內引起爭議,認為他的功績不至於此。這個地下墓穴中安葬著波蘭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和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世,還有波蘭革命詩人密茲凱維茨,卡欽斯基總統墓地裡面就是畢蘇斯基的陵墓。
主教座堂南面的這兩座下部正方形上部八角體立面加拱頂的建築是十六世紀雅蓋洛王朝的後期整修主教座堂時建立的。右面那座叫西吉斯蒙德禮拜堂(Kaplica Zygmuntowska),,因為它的金頂也被稱為金頂教堂,據說這座禮拜堂也被稱為「義大利以外最純淨的文藝復興建築」,興建於1517-33年,安葬著國王西吉斯蒙德一世和西吉斯蒙德二世,左面這座叫瓦薩禮拜堂,巴羅克式的。
4.瓦維爾城堡(Wawel Castle)
瓦維爾城堡(Wawel Castle)是位於波蘭克拉科夫的一座哥德式建築,修建於卡齊米日三世時期。瓦維爾城堡在歷史上曾長期是波蘭王室的住所,是波蘭的國家象徵之一。該王宮從12世紀建成至16世紀,約40位國王在此加冕並居住,多數死後也葬在毗鄰的教堂裡,16世紀曾遭大火焚毀,後來以文藝復興風格重建,是波蘭最大的古跡群,現為國家博物館,其館藏極為豐富。
城 堡本身參觀是免費的,裡面有3處博物館,staterooms,王室寢宮,和珍寶甲胄展,都要預定參觀時間跟tour走。一層向遊人展示有歷代國王用過的兵器和甲胄,還有11世紀國王使用過高腳金酒杯,西側廳展示東方珍寶;二層西側廳展示1683年維也納戰役繳獲的土耳其人戰利品;東南角國王臥室中掛滿了14、15世紀義大利名畫家的作品;東北角上可以進入雅德維加女王的「雞腳屋」,根據斯洛維尼亞民間傳說,雞腳屋具有迷人的魔力;三層展示精美金銀線壁毯,其中有16世紀描述諾亞故事的古毯,東北角有專為齊格曼三世建造的早期巴羅克風格的起居廳,東北角會客廳的天花板上本來鑲嵌著200多個君王、議員或騎士的頭像,現僅存30個。
王室寶庫內收藏的無價之寶是加冕劍——波蘭國王加冕時使用的劍,是唯一被保留下來的王權象徵物。
5.瓦維爾龍(Smok Wawelski)及龍穴(Smocza Jama)
地址:Zamek Wawel 8, 33-332 Kraków, 波蘭
網址:https://wawel.krakow.pl/pl/op/11/Smocza-Jama
龍穴(Smocza Jama)是一個在瓦維爾山上的石灰岩洞,由於它位於波蘭前首都的心臟地帶,而且和傳奇的瓦維爾龍有所聯係,山洞成了波蘭最著名的洞穴。Smocza Jama有兩個進出口,一個天然的,另一個人造的,人造的那個是個十九世紀水利工程井。
瓦維爾龍(Smok Wawelski)也被稱為瓦維爾山龍。在波蘭,有一個關於它的著名民間傳說。據說,他的巢穴在波蘭舊都克拉科夫瓦維爾山下的維斯瓦河畔。當時,這裡還沒有建立起克拉科夫城,只有一些農民生活在這裡。
現知最古老的有關瓦維爾龍的故事來自於12世紀Wincenty Kadłubek的創作。在流傳較廣的版本中,瓦維爾龍的故事發生于克拉科夫傳奇創始人—國王Krakus 的統治時期。在那時,它還是一條臭名昭著的惡龍。每一天,瓦維爾龍都會從不同的路徑穿過鄉村,殺害平民,掠奪他們的家園,吞噬著他們的牲畜。
在許多版本中,瓦維爾龍都特別喜歡吃年輕的少女。也只有在每個月,它吃到村民們進貢在它洞口的少女後,村民們才能得到為時一個月的片刻寧靜。當然,國王也很想制止龍的惡行,但即使是他最勇敢的騎士也倒在了瓦維爾龍所噴出的烈火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城裡的少女只剩下了國王的女兒—Wanda一人。無奈之下,國王允諾將他美麗的女兒賜婚于能夠打敗惡龍的人。這個消息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但不幸的是他們都失敗了。
有一天,一個名為Skuba貧窮鞋匠學徒接受了這個挑戰。他在羊肉中塞了硫,並將其放置在龍的洞穴外。惡龍吃下之後,很快就感受到了一陣莫名的口渴,於是立馬來到維斯瓦河邊,不停地水解渴,但喝再多的水也沒能緩解它的症狀。在它喝下了維斯瓦河一半的河水後,它的肚子膨脹得越來越大,最終「嘣」地一聲爆掉了。 Skuba成功解決了瓦維爾龍,並迎娶了國王的女兒。從此,他們以及當地的居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現在,瓦維爾龍已成為了克拉科夫的吉祥物。為了紀念這個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在瓦維爾龍曾經的洞穴處——瓦維爾大教堂和瓦維爾城堡所在的山腳下,樹立起了一座會噴火的瓦維爾龍雕像,這個惡魔般的龍到現在還每十五分鐘從嘴裡往外噴火,常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前來欣賞它的身姿。

 

 

arrow
arrow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