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迥然異於週五抵達時的艷陽,我們的克拉科夫之旅在週六一早的陰雨綿綿中展開。許先生在民宿時就發現牆上的照片大部分都是雨中的克拉科夫舊城區,不知道這城市算不算是雨都?二次大戰期間,波蘭全境陷入戰火,僅有克拉科夫悻免於難,完整保存了中世紀的舊城光華,因此聯合國科文教組UNESCO在1978年把克拉科的舊城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我的UNESCO蒐集又多了一枚。

IMG_20160809_01.jpg

今天我們打算參加早上10點開始的Free Walking Tour,一早就先到Free Walking Tour不會走到的舊城區外晃晃,沒想到一大早舊城區就熱鬧無比,身穿雨具的男女老幼沿著聖弗洛里亞諾街遊行,最年幼的是到搭乘舒適嬰兒車參與活動的小寶寶,整列隊伍超有組織的,由好幾個小團體組成,每個團體前方還有一個領旗人,最後方則是負責唱歌的歌手與揹著喇叭的人員,而且每個團體的音樂都不一樣;後來我們問Free Walking Tour的導遊這是啥活動,他說這是克拉科夫常有的宗教體驗活動,每個教堂會通知教區內的教友一起來遊行、這對伍一共由近40個教區組成,大伙邊走、邊唱、邊與路旁的人揮手或擊掌,第二天我們搭車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時,在小鎮內又看到一次類似的遊行,不過這次只有1個教區參與......波蘭人真的是很虔誠啊!

IMG_20160809_02.jpg

今天的行程從克拉科夫北邊老城外的馬泰伊科廣場(Plac Jana Matejki)開始,揚·馬泰伊科(Jan Matejko ,也被稱為Jan Mateyko;1838-1893年)是一位波蘭畫家,以其描繪波蘭史上著名政治與軍事事件的畫作而著稱,由於馬泰伊科出生於克拉科夫,所以在克拉科夫處處有這位畫家的蹤跡,這廣場以他命名,就是一例。廣場中央的雕像是格倫沃爾德戰役紀念碑(Pomnik Grunwaldzki),格倫沃爾德之戰(或第一次坦能堡之戰)發生在1410年7月15日,交戰雙方分別為由雅蓋洛王朝(Jagiełło)領導的波蘭立陶宛聯軍和由大團長烏爾里希·馮·容金根領導的條頓騎士團,這場為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的一部分戰爭、是中世紀最重要的戰爭之一,也是騎士參與的最大規模的戰爭(騎士團27,000參戰,8,000人死亡、14,000人被俘)。雕像揭幕時是那場戰役的500周年紀念日。

IMG_20160809_03.jpg

廣場的北邊是聖弗洛里亞諾教堂(Bazylika św. Floriańska św. Krakowie),聖弗洛里雅諾是克拉科夫的主保聖人,就是教堂立面中央的那位。傳說中在1184年時,牛運著聖弗洛里亞諾的遺體,停在目前教堂所在的地方時,遺物神奇地變重、無法進城,於是決定就在此處興建教堂;其實弗洛里雅諾是個羅馬人、與波蘭並無聯繫,但是出於政治原因,他的遺物由羅馬被帶到克拉科夫,此時克拉科夫正與格涅茲諾(Województwo Gnieźnieńskie)競爭首都的地位,克拉科夫需要有自己的聖徒,就決定選弗洛里雅諾為主保聖人。

聖弗洛里亞諾(Saint Floriańska),原來是奧地利林茲(Linz)地區之一個煙匆清理員、 肥皂製造員及消防員,他於羅馬帝國時代當上了負責消防之軍官。羅馬政權試圖剷除基督教 ,並派出Aquilinus來迫害基督徒 ,當Aquilinus下令弗洛里亞諾按照羅馬宗教的羅馬神獻祭,他拒絕了,當然,最後弗洛里亞諾最後被處死,死於西元304年。後來在天主教之地區,希望找一位能讓居民免於火災恐懼之聖人,聖弗洛里亞諾於是入選,成為奧匈帝國消防之守護神。

皇家之路(Droga Królewska)是波蘭國王舉行加冕儀式的路線,路線的起點就是聖弗洛里亞諾教堂,接著往南走到馬泰伊科廣場、佛洛里亞諾門、沿著佛洛里亞諾街走到中央市集廣場,走到 Grodzka街後抵達瓦維爾山山腳下,最後在山上的瓦維爾主教座堂舉行加冕儀式~ 看到地名有一堆弗洛里亞諾,不難猜到克拉科夫有多尊敬這位聖人。

IMG_20160809_04.jpg

教堂屬於巴洛克風格,內有聖弗洛里亞諾的聖髑,1949年9月17日到1951年9月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此擔任神父。

IMG_20160809_05.jpg

接著往南走到弗洛里亞諾街(Floriańska),這中間有些景點等會參加的Free Walking會走過,所以這邊先跳過。這家麥當勞就位在弗洛里亞諾街上、弗洛里亞諾城門旁,為什麼要特別介紹這家麥當勞呢?理由有二:首先,這家麥當勞有免費的洗手間。

IMG_20160809_06.jpg

其次,它就是傳說中有地窖風格地下室的麥當勞,看看這融合歷史與現代感的裝潢風格,簡直就是高檔餐廳啊!這一區是大家都可以進去坐的,我拍照的時候大約是早上9點45分,一樓都坐不滿了、地下室當然空空如也,想不到麥當勞早餐在克拉科夫這麼不受歡迎。

IMG_20160809_07.jpg

繼續往南走,離麥當勞不遠的這棟房子就是揚·馬泰伊科故居,他出生於此、大部分時間也住在這裡,故居裡展示了他的許多作品,並按原樣保留著他的畫室。

IMG_20160809_08.jpg

10點到啦!我們要去參加Free Walking囉!(請詳下一篇格文克拉科夫~黃色傘的Free Walking Tour)

Free Waling Tour結束後,我們往回(北)走到Grodzka街,這裡有兩間教堂,首先是興建於1079-1098年的聖安德肋教堂(Kościół św. Andrzeja w Krakowie), 這教堂是罕見的現存歐洲堡壘式教堂之一,也是克拉科夫唯一一座經歷了1241年蒙古人進攻而倖存的教堂。

IMG_20160809_34.jpg

聖安德肋教堂超級迷你的,只有上方照片的兩座塔跟半圓形後殿,灰色三角形屋頂的那棟就不是教堂了。這座建築已經修復過多次,目前其內部的裝飾、繪畫和鍍金祭壇均為巴洛克式風格,不過後殿前方用鐵欄杆圍起來,這張照片是從縫隙中拍的。

IMG_20160809_35.jpg

聖安德肋教堂教堂旁邊就是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Kościół ŚŚ Piotra i Pawła w Krakowie), 教堂正面是用白雲石建成的,正門上方有耶穌教會的徽章,教堂前方的廣場上矗立著幾座傳道者的雕塑,原始雕像建成於1722年,由Kacper Bażanka設計Dawid Heel建造,這些18世紀的雕塑作品沒能抵抗酸雨的腐蝕,現在已經用Kazimierz Jęczmyk採同樣材料製作的現代仿品取代。我們造訪的時候教堂內正在舉行彌撒,無法到裡面欣賞穹頂的聖人壁畫。 

IMG_20160809_36.jpg

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前方廣場有一尊Piotra Skargi紀念碑,Piotra Skargi(1536-1612年)是波蘭的耶穌會神學家及傳道士,他起身代表波蘭反抗宗教改革,它就葬在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內,這雕像於2001年5月12日矗立於此,由Czesław Dźwigaj 創作。

IMG_20160809_37.jpg

接著我們走回中央市集廣場參觀聖母聖殿,買好票我們要入內參觀囉!要拍照的記得要買攝影票喔!如果忘了在售票處購買攝影票,進入教堂後也有一個工作人員到處檢查拍照的人有沒有買攝影票,也可以當場跟他購買;遊客(Visitor)進入教堂參觀的入口在面對教堂、右手邊的側門中央,如果不想買票的話,也可以從正門的祈禱者(Prayer)入口進入,不過從這裡進入後有欄杆圍起來,只能遠遠的欣賞這美麗的教堂。

IMG_20160809_38.jpg

我在出發前上網找資料時,有些臺灣網友稱讚這美麗的教堂,是到克拉科夫玩耍的必遊景點,我一走進教堂內立馬被教堂的氣勢嚇到~~~好特別的教堂啊!教堂內部以土耳其藍為底色,搭配金色、黃色、玫瑰色的各種裝飾,散發出一種神秘的氣氛,不過這又沒有回教或東正教的感覺,真的是超難解釋的,只有親自走一遭才能體會。

位於主殿的法伊特·施托斯(Veit Stoss)的哥德式木製祭壇(1477至1489年建成)是教堂內最重要且最具特色的藝術品,這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哥德式祭壇,由克拉科夫民集資興建,長11米、寬13米,外面的眶木用橡木製成、雕刻的材料為段木。祭壇最上方由左至右分別為聖斯坦尼斯瓦夫、聖母加冕、聖沃依切和;中間為上方的聖母升天與下方的熟睡中的聖母瑪麗亞;左邊由上至下為天使報喜、耶穌誕生、三國王臣服;右邊由上至下為耶穌復活、耶穌升天、聖靈離去~全都是以宗教為主題;法伊特·施托斯雕刻的人物相貌、神態各異,形體瘦骨嶙峋,雕法精細、靈動,表達出強烈的感情力量和出人意料的戲劇性效果 。

IMG_20160809_39.JPG

主殿兩側是一系列精緻的木雕畫,同樣是以宗教為主題,我最喜歡的事生命樹這一幅。

IMG_20160809_40.JPG

教堂內有許許多多的精美小祭壇與禮拜堂,牆壁上有各是各樣的家徽裝飾,許先生拍的每張照片都美到爆,我個人最喜歡教堂入口上方的管風琴照,玫瑰窗、管風琴、穹頂彩繪、金光閃閃的雕像、色彩繽紛的牆壁,各種不同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卻又那麼協調,讓人沉醉不已。雖然聖母聖殿是克拉科夫唯一一個要購票才能入內參觀的教堂,但這張門票絕對是物超所值。

IMG_20160809_41.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舊城區以古城廣場為中心,距火車站不過20多分鐘步程。
皇家之路(Droga Królewska)位於波蘭城市克拉科夫皇家首都,開始於中世紀老城的北端,向南穿越市中心,直到舊王宮瓦維爾城堡所在的瓦維爾山。皇家之路經過一些波蘭最著名的歷史地標,為加冕典禮遊行、閱兵、以及國王和王子招待來自遠方的外國使節和賓客的宴會,提供合適的場景。
皇家之路開始於原來北側城牆以外的中世紀郊區 Kleparz,現在是克拉科夫的一個中心區,它開始於聖弗洛里亞諾聖殿,內有波蘭的主保聖人聖弗洛里亞諾的聖髑,在12世紀、16世紀和17世紀多次奇蹟般的獲救;聖弗洛里亞諾聖殿也是 皇家葬禮行進的起點(結束於瓦維爾主教座堂)。
皇家之路經過馬泰伊科廣場、克拉科夫碉堡後,在帶有防衛塔的弗洛里亞諾門進入老城,在老城內。皇家之路繼續沿著聖弗洛里亞諾街前行,進入歐洲最大的集市廣場中央集市廣場。皇家之路經過廣場東南角上羅曼式的聖安德肋教堂,通向 Grodzka街,經過許多歷史地標和兩側的2個較小廣場。Grodzka街結束於瓦維爾山腳下:山上就是瓦維爾山建築群,包括瓦維爾城堡、軍械庫和瓦維爾主教座堂。
老城風景多姿多彩:包括著名服裝大廳在內的大市場,四周環繞著教堂、修道院、鐘樓和方塔;城市周圍是17和18世紀建造的一系列富戶宅院;城市的其它地段,教堂尖塔掩映下的是中產階級建造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羅克式住宅。
1978年,克拉科夫的舊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一、馬泰伊科廣場(Plac Jana Matejki)
1.聖弗洛里亞諾教堂(Bazylika św. Floriańska św. Krakowie)
地址:Warszawska 1b, 31-155 Kraków, 波蘭
網址:www.swflorian.net
聖弗洛里亞諾教堂(Bazylika św. Floriańska św. Krakowie)是波蘭城市克拉科夫的一座古老教堂,位於馬泰伊科廣場的北端,曾是中世紀城市克萊帕日(現在是克拉科夫的一個區)的中心。
聖弗洛里亞諾教堂興建於1185到1216年,曾經在12世紀、16世紀和17世紀多次被大火燒毀。在瑞典人圍攻克拉科夫期間,斯特凡·恰爾涅茨基將軍下令燒毀城市郊區,不過在1528年全城大火中,該教堂包括聖徒遺物奇蹟般的倖存了下來。自那時起,聖弗洛里亞諾(羅馬軍團的運水官)成為波蘭消防隊員和掃煙囪的人的主保聖人。
今日的面貌是由於波瑞戰爭後的重建,成為巴洛克建築。16世紀以後,教堂歸屬大學。瓦維爾主教座堂皇家加冕儀式的加冕路線開始於這裡,由大學理事會主席歡迎新國王。這座教堂也是前往瓦維爾主教座堂的皇家葬禮遊行的起點。
1667年,路德維卡·瑪麗亞·貢扎加王后的遺體臨時安放於此處,1818年,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的遺體也安葬於此。從1949年9月17日到1951年9月,日後的教皇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此擔任神父。1999年升格為次級聖殿。2002年9月18日他在前往波蘭朝聖時又訪問了這座教堂。 
在傳說中,1184年,牛運著聖弗洛里亞諾(波蘭未來的主保聖人)的遺體,停在目前教堂所在的地方,遺物神奇地變重,無法進城,於是決定就在此處興建教堂;殉道者本來與波蘭並無聯繫,但是,出於政治原因,他的遺物由羅馬被帶到克拉科夫。由於格涅茲諾競爭首都的地位,克拉科夫需要有自己的聖徒。
克萊帕日鎮是由卡齊米日大帝創建於1366年,環繞著聖弗洛里亞諾教堂,由卡齊米日國王根據教堂命名為Florencja,在拉丁語中稱為 Clepardia。1792年,波蘭國會將這個郊區併入克拉科夫。
聖弗洛里亞諾(Saint Floriańska),原來是奧地利林茲(Linz)地區之一個煙匆清理員、 肥皂製造員及消防員,他於羅馬帝國時代當上了負責消防之軍官。羅馬政權試圖剷除基督教 ,並派出Aquilinus來迫害基督徒 ,當Aquilinus下令弗洛里亞諾按照羅馬宗教的羅馬神獻祭,他拒絕了,當然,最後弗洛里亞諾最後被處死,死於西元304年。後來在天主教之地區,希望找一位能讓居民免於火災恐懼之聖人,聖弗洛里亞諾於是入選,成為奧匈帝國消防之守護神。
2.格倫沃爾德戰役紀念碑(Pomnik Grunwaldzki)
地址: Stare Miasto, Kraków, 波蘭
格倫沃爾德之戰(或第一次坦能堡之戰)發生在1410年7月15日,交戰雙方分別為由雅蓋洛王朝(Jagiellonowie)領導的波蘭立陶宛聯軍和由大團長烏爾里希·馮·容金根領導的條頓騎士團。這場為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一部分的戰爭是中世紀最重要的戰爭之一,也是騎士參與的最大規模的戰爭。雕像揭幕時是那場戰役的500周年紀念日。
從這場戰爭可看出雖然條頓騎士團國潰敗了,但他們保衛住了他們的城堡和他們領土的大部分。騎士團一蹶不振,而且十年後因賠款造成的經濟負擔造成了城市和大量土地的紳士的暴亂。

二、佛洛里亞諾街
1.Juliusz Słowacki劇院(Juliusz Słowacki Theatre)
地址:31-023 Kraków, 1 Św. Ducha Sq
網址:http://www.slowacki.krakow.pl/en/theatre 
Juliusz Słowacki劇院(Juliusz Słowacki Theatre)建於1893年,以歐洲最好的幾座巴洛克式劇院為藍本建造,1909年以波蘭著名詩人Juliusz Słowacki的名字命名。由Jan Zawiejski設計,取代Holy Ghost廣場原址上的14世紀教堂和清真寺。新劇院於1893年10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克拉科夫第一座裝備電力的劇院。在劇院內觀眾可以欣賞大師級指揮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波蘭最重要的舞台之一。
2.揚·馬泰伊科故居
地址:Floriańska 41, Kraków, 波蘭
揚·馬泰伊科(Jan Matejko ,也被稱為Jan Mateyko;1838年6月24日-1893年11月1日)是一位波蘭畫家,以其描繪波蘭史上著名政治與軍事事件的畫作而著稱。他最著名的畫作包括《格倫瓦德之戰》一類的帆布油畫、關於很多其他戰役以及貴族庭院景色的畫作、還包括波蘭歷代國王的肖像畫集。他被列為最著名波蘭畫家之一。他出生於此,大部分時間也住在這裡。故居裡展示了他的許多作品,並按原樣保留著他的畫室。

三、Grodzka街
1.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Kościół ŚŚ Piotra i Pawła w Krakowie)
地址:Grodzka 52A, 31-044 Kraków, 波蘭
網址:http://www.apostolowie.pl/kosciol-parafialny
波蘭克拉科夫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Kościół ŚŚ Piotra i Pawła w Krakowie)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也是該市(也許是全波蘭)第一座純粹的巴洛克風格建築,位於Grodzka街54號。它由齊格蒙特三世為耶穌會建於1597–1619年。1635年7月8日祝聖。它在克拉科夫的老教堂中座位數最多。
1809-1815年,此堂曾改為東正教堂。自1842年以來,它屬於天主教諸聖堂區。1960年升為宗座聖殿。
教堂正面是用白雲石建成的,正門上方有耶穌教會的徽章。教堂內部由一座寬敞的中殿和兩條通道組成,大部分由灰泥裝飾,頂部由來自米蘭的Giovanni Battista Falconi創作,包含了諸位聖人的場景,這位藝術家把全部的青春都貢獻在了波蘭。教堂前方的廣場上矗立著幾座傳道者的雕塑,原始雕像建成於1722年,由Kacper Bażanka設計Dawid Heel建造,這些18世紀的雕塑作品沒能抵抗酸雨的腐蝕,現在我們在廣場上看到的是Kazimierz Jęczmyk用同樣材料製作的現代仿品。
2.聖安德肋教堂(Kościół św. Andrzeja w Krakowie)
地址:Grodzka 54, 31-044 Kraków, 波蘭
網址:http://www.klaryski.pl/
聖安德肋教堂(Kościół św. Andrzeja w Krakowie)是波蘭克拉科夫城的一座羅曼式教堂,興建於1079-1098年。這是罕見的現存歐洲堡壘式教堂之一,也是克拉科夫唯一一座經歷了1241年蒙古人進攻而倖存的教堂,其立面較寬闊部份的底部設有小開口,在該教堂充當戰亂避難處時用作防禦窗。
聖安德肋教堂是克拉科夫最古老的建築和波蘭保存最完好的羅曼式建築之一,從1320年起歸屬聖Klara會。這座建築已經修復過多次。目前其內部的裝飾、繪畫和鍍金祭壇均為巴洛克式風格。1639年,八角形塔樓上又增加了巴洛克圓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rsephone 的頭像
    Persephone

    懶人放空日記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