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聖彼得廣場沿著協和大道朝聖天使堡(Castel Sant Angelo)邁進,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就位在協和大道上,當我們在遠方看到我國國旗在天空飄洋時,心中真是無限的感動啊!再看到一樓這塊金光閃閃的牌子,腦中不禁閃過~下次要在國外看到這塊大使館的金色牌子,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至少歐洲要在梵諦岡以外的地方看到是不可能了......

IMG_20151004_49.jpg 

協和大道的終點就是聖天使堡~在天使與魔鬼小說中的光明會所在地。這裡原本是一座阻擋外族入侵的要塞,西元590年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瘟疫,教宗格列高利一世為了消除瘟疫,組織了一次莊嚴的懺悔遊行,當遊行隊伍抵達城堡附近的哈德良陵墓時,教宗看見了插劍入鞘的天使長彌額爾,這次所見被認為是神跡,預示著瘟疫的結束,從那以後,羅馬人就稱此地為聖天使城堡。這座城堡的外觀真的超級樸素的,難以想像它輝煌的過去。

聖天使堡前方的就是橫跨在台伯河上的聖天使橋,西元134年時由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興建,橋上有12尊雕像,貝尼尼接手修建聖天使橋時,僅保留了橋頭的聖彼得與聖保羅雕像,剩下的10做則配合名稱改為天使的雕像;10尊天使雕像中僅有兩尊是貝尼尼的作品,其餘是貝尼尼的徒弟按照他的設計完成的,每個天使手上都拿著一樣耶穌受刑的刑具,這座橋號稱羅馬最美麗的橋樑。

IMG_20151004_50.jpg 

這尊天使與荊棘冠冕就是貝尼尼的作品,可惜背光照片看不到雕像的臉部表情,雖然這是複製品,但我個人覺得這是橋上雕像中臉部表情相當生動的傑作,不向其他追求唯美臉龐的天使像,不知道是拿著荊棘太痛了還是怎樣,瞠圓的大眼、微張的嘴巴,讓天使整個活了起來,六點多的羅馬尚未日落,夕陽的餘暉在天使背後散發著光亮,真美!!!

IMG_20151004_51.jpg 

橋靠近羅馬的這端就是手持劍的聖保羅與手持鑰匙的聖彼得。

IMG_20151004_52.jpg 

由於今日的罷工,Metro晚上只有5點到8點間行駛,所以我們從聖天使橋走到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站、努力趕在8點前搭上Metro回到Termini站。西班牙廣場其實是在法國波旁王朝的資助下建成的,不過因為西班牙大使館坐落於此,廣場因而命名為西班牙廣場。廣場上的破船噴泉(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是貝尼尼父子的作品,彼得貝尼尼特地把船舷與地面同高,讓水從船內流出時,有船淹沒在水中的FU,可惜今天噴泉水不開,感受不到破船沉沒在西班牙廣場的場景。許先生:不是噴泉嗎?怎麼沒噴水!

整個噴泉都被鐵馬圍起來了,八成是在整修。

IMG_20151004_53.jpg 

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號稱歐洲最長、最寬的階梯 ~西班牙大臺階,這臺階也是貝尼尼的作品,廣場正對著太陽下山的位置,傍晚時分有很多依偎著的情侶在這裡享受著只屬於他們的愜意時光,電影羅馬假期中,奧黛麗赫本正是坐在這個臺階上悠閒地吃冰淇淋,不過因為要吃冰淇淋的人太多了,羅馬政府現在已經禁止遊客坐在這裡吃冰淇淋;我們到的時候臺階上是滿滿人啊~~~這裡也是精品街,逛累了坐在這休息也不錯。

臺階的正後方是聖母無染原罪柱(Colonna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與聖三一教堂(Trinità dei Monti),可惜教堂正在整修,現在只看的到007丹尼爾·拉弗頓·克雷格(Daniel Wroughton Craig)的帥臉跟歐米茄(Omega)手錶

IMG_20151004_54.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一、聖天使堡
1.聖天使橋
聖天使堡,位於台伯,古羅馬地區的最西端,有數條橋可通往台伯河西岸,較重要的一是伊瑪紐爾二世橋(PonteVitttorio Emanuele),另一就是前往聖天使堡的聖天使橋(Ponte Santa Angelo)。
聖天使堡前橫跨台伯河的聖天使橋是羅馬城中最美的橋樑,橋上有十二尊雕像,其中十尊是天使的雕像,每個天使手上都拿著一樣耶穌受刑的刑具,走過聖天使橋時,不妨細看橋的造型和其上的各式精美雕刻,由貝尼尼設計的這座橋可說是巴羅克式裝飾藝術傑作,不過橋上諸天使像中唯二兩座由貝尼尼親手雕成的雕像(天使與荊棘冠冕、?),已被移至Santa Adrea delle Fratte教堂內妥為保存,改置兩座複製品於橋上。在貝尼尼改修橋樑之前的雕像,只有宗徒彼得和宗徒保祿的保留了下來。
在過去的時代,朝聖者經過此橋前往聖彼得大殿,因此它也被稱為「聖彼得橋」(pons Sancti Petri)。在6世紀,教宗額我略一世將城堡和此橋都以「聖天使」命名,傳說天使長彌額爾在城堡的屋頂顯現,宣布黑死病的結束。在1450年的禧年,由於大量朝聖者的到來,許多人落在河裡淹死,故拆除了橋頭的房屋以及一個羅馬凱旋門,以便拓寬朝聖的通道。
2.聖天使堡
地址:Lungotevere Castello, 50, 00186 Roma, 義大利
網址:www.castelsantangelo.com
交通:公車23、34、40、62、280、982路車至Piazza Pia- Castel站
門票:7歐元
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座城堡,該建築位於台伯河畔,鄰近梵蒂岡教廷,聖天使城堡首先作為阻止西哥特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要塞,然後被當作監獄使用,最後改建成一座華麗的羅馬教皇宮殿。現在聖天使城堡已成為一座博物館,也成為當地的旅遊景點之一。西元6世紀,教宗格列高利一世巡遊經過此地,見到天使長彌額爾顯像,城堡因而得名。
聖天使城堡是由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於123年至139年期間興建,準備當作自己及其家人之陵墓,也被稱為哈德良的鼴鼠。哈德良在西元138年於拜亞去世後,其骨灰被放置在此,連同他的妻子薩賓娜和他的第一個養子盧修斯·埃里烏斯,他也死於西元138年。139年, 安敦寧·畢尤皇帝建造完成,整個陵墓由一個由大理石鑲嵌的正方形基座,和一個裝飾中楣以及角壁柱組成。在此之後,其他皇帝的遺體也被放在這裡,包含皇帝安敦寧·畢尤和他的妻子大福斯蒂納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盧西奧·埃利奧·凱撒,康茂德,皇帝馬可·奧勒留和他的另外三個孩子,塞維魯皇帝和他的妻子朱莉婭·多姆娜以及他們的兒子,卡拉卡拉皇帝(西元217年)等的遺體。
大部份的陵墓內容物和裝飾物自從西元401年成為軍事要塞後都已經消失,西元271年到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和普羅布斯修建奧勒良城牆也破壞陵墓結構。410年,亞拉里克率領西哥特人攻陷了羅馬並大舉劫掠(羅馬之劫),羅馬皇帝的骨灰遭到西哥特人丟棄。根據普羅科匹厄斯紀載,原有的青銅裝飾和石頭雕像被哥特人於537年對羅馬市圍攻期間消失。但是,一個骨灰(可能是哈德良),輾轉流到聖彼得大教堂,埋葬於奧托二世陵墓中,後來接受文藝復興時期洗禮。義大利畫家喬爾喬·瓦薩里在16世紀寫道:...為了基督徒使用而建造教堂,不僅摧毀羅馬最悠久的寺廟,也為榮耀聖彼得,他們從哈德良的陵墓拿走石柱,聖天使城堡以及許多我們現在看到的其他建築都是一片廢墟。
西元590年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瘟疫,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為了消除瘟疫,組織了一次莊嚴的懺悔遊行,當遊行隊伍抵達附近的哈德良陵墓時,教皇看見了插劍入鞘的天使長彌額爾,這次所見被認為是神跡,預示著瘟疫的結束,從那以後,羅馬人就稱此地為聖天使城堡。11世紀的對立教宗鐸理將這座陵墓當作監獄使用。
14世紀開始,教皇將這座陵墓轉成一座城堡,教皇尼古拉三世建造走廊(稱為博爾戈走廊)來連接聖彼得大教堂。教皇克勉七世於1527年羅馬之劫期間被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軍隊困於聖天使城堡內,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本韋努托·切利尼曾描述事件中射擊敵人的士兵。
教皇利奧十世時期,拉斐爾·達蒙特盧波菲(Raffaello da Montelupo)建造一座小教堂。在1536年,拉斐爾·達蒙特盧波菲也創造了一個聖邁克爾大理石雕像。後來教皇保祿三世於城堡內部設置華麗的房間,防止未來教皇遭到圍攻時,聖天使城堡可以當作合適的住宿地點。
拉斐爾·達蒙特盧波菲製作的雕像之後由佛蘭芒雕刻家Peter Anton von Verschaffelt於1753年換成同一主題的銅像。
羅馬教皇也用聖天使城堡當作監獄,例如焦爾達諾·布魯諾在此被囚禁了六年。另一名犯人是雕塑家和金匠切利尼。處決犯人於小庭院內進行。作為一間監獄,聖天使城堡也是普契尼歌劇《托斯卡》第三幕的場景,歌劇的同名女主角托斯卡最後從聖天使城堡城牆上躍下。
現在的聖天使堡則是一座國家博物館,館內除了收藏有大量雕刻作品、壁畫和羅馬教皇的住宅傢俱外,還收藏有珍貴的古代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羅馬假日》、《天使與魔鬼》都曾經在天使堡取景,這也讓其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進一步擴大。
3.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

地址:Via della Conciliazione, 4, 00193 Roma, 義大利

二、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
網址:http://www.piazzadispagna.it/
交通:地鐵A線至Spagna站;公車116、117路
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位於羅馬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所在的山丘下,以其登上教堂的西班牙階梯而聞名。
廣場上的咖啡館是濟慈、拜倫、雪萊等文人最愛去的場所;特別是位於Condotti大街上的Cafe Greco,更是羅馬最古老的咖啡館,大文豪哥德的名作《塔里夫斯的公主》就是在此處完成的。廣場上最著名的莫過於巴羅克式建築巨匠貝尼尼所設計的破船噴水池,很多年輕人夏季會到此談天,享受清涼。 廣場對面是羅馬著名的奢侈品購物街,LV、PRADA、BVLGARI等均在此設有門店。西班牙廣場的大臺階是巴羅克大師貝尼尼的傑作。廣場正對著太陽落山的位置,傍晚時分有很多依偎著的情侶在這裡享受著只屬於他們的愜意時光。西班牙廣場的日落,西班牙廣場的出名得益於《羅馬假日》裡赫本飾演的安妮公主在這裡吃霜淇淋賣花的俏皮鏡頭。廣場西側是西班牙大使館,也是這裡地名的由來。曾經無數遊人站在臺階上,模仿赫本吃霜淇淋的樣子。羅馬政府大概忍無可忍了,現在已經法律禁止在西班牙廣場臺階上吃霜淇淋了。
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個方尖碑,碑上的聖母瑪麗亞雕像頭戴玫瑰花冠,美麗安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1.破船噴泉(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破船噴泉(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巴羅克式,位於西班牙階梯下麵的西班牙廣場。教宗巴貝尼尼烏巴諾八世在1598年台伯河洪水後下令建造,彼得·貝尼尼和濟安·貝尼尼父子最終在1627年將其完成。
優雅的破船噴泉其實是貝尼尼的父親彼得貝尼尼(Pietro Bernini)改建的。原先的噴泉小小的並不起眼,而且水壓小的緣故,所以就連噴泉的水都是細細小小的,彼得將原來的噴泉週邊作了一條半淹在水池中的船,噴泉的水於是先流入破船,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加上整座噴泉幾乎只和街面一般高,感覺真的就像一艘船沉沒在了西班牙廣場裡。如此有趣的景象,怎能不停下來細細觀賞。
2.聖三一教堂(Trinità dei Monti)
聖三位一體教堂居高臨下地俯視著臺階上的芸芸眾生,可俯瞰廣場全景。教堂建於1495年,由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所資助建造。1725年,法國大使出資修建了臺階,卻因為西班牙使館坐落在此而得了個西班牙臺階的名字。不同於羅馬較常見的巴羅克式風格,此教堂屬於哥特式的建築,這點可以從其一對鐘塔和窗子看出。而巴羅克式風格常給人以豪華和精雕細琢的感覺。教堂的雙塔上分別有兩個鐘,這是古代日晷和現代時鐘的對比。
聖三一教堂是以三位一體的天主即聖父、聖子、聖神作為此教堂的主保。
3.Cafe Greco
地址:Via dei Condotti, 86, 00187 Roma, 義大利
網址:www.anticocaffegreco.eu
古希臘咖啡館(義大利語:Antico Caffè Greco)是位於義大利羅馬的一家咖啡館。古希臘咖啡館是羅馬歷史最久的一家咖啡館,於1760年開業,即使放眼義大利全國,也只有威尼斯的弗洛里安咖啡館(開業於1720年)比它的歷史更久。歷史上有無數名人都曾到訪這裡品嚐咖啡。
在義大利什麼地方也是,站在吧檯旁喝咖啡,比坐在店裡喝,價錢起碼便宜一倍。正因如此,就算走進有多高貴的咖啡店,都會看到很多義大利人站著把咖啡快快喝完,再繼續行程,這是他們的文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rsephone 的頭像
    Persephone

    懶人放空日記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