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在10月1日下午5點半抵達羅馬,Rome! Here I come! 我們搭乘李奧納多機場快捷(Leonardo Express),31分鐘後就到了羅馬特米尼(Termini)火車站。我們是直接在自動售票機刷卡買票的,火車站旁小店的店門口也寫著以原價販賣車票。

IMG_20151004_01.jpg 

此次的羅馬之旅,我們參考其他網友的建議,住在離Termini火車站3分鐘路程的飯店中,飯店品質普普,但衝著地點佳、附早餐及網路,其他的就別要求太多了。許先生晚上在研究明天的行程時,突然發現PTT上有人PO文:10月2日羅馬全區交通罷工!所以隔天7點半吃完早餐後,我們立馬直衝向Metro,準備到Ottaviano站,參觀世界五大教堂之首的聖彼得教堂。

IMG_20151004_02.JPG 

聖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早上7點就開放參觀,我們約莫8點抵達的時候,廣場上只有小貓兩三隻,完全不用排隊!聖彼得廣場能容納30萬人,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德斯金式圓石柱和88根方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聖男聖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異、栩栩如生,仿佛聖彼得大教堂伸出的兩個巨大手臂。廣場中間聳立著一座41米高的尼祿方尖碑,方尖碑上的十字架內,保存著耶穌被釘上的木製十字架的碎塊。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象徵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聖彼得就是聖伯多祿,彼得是英語的俗名,GOOGLE MAP顯示的聖伯多祿教堂就是聖彼得教堂,聖彼得是耶穌最忠實的門徒與繼承人,也是第一任的教宗。聖彼得廣場是貝尼尼的作品、聖彼得教堂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也正是這兩位偉大藝術家的心血,今天才能留下如此傑作供後人造訪。天使與魔鬼一書中風的祭壇西風就位在方尖碑四周的地板上(上面寫著WEST的那一個),可惜我們參觀的當天,方尖碑周圍擺滿了椅子,我整個就忽略掉要尋找西風了~~~

IMG_20151004_03.jpg 

聖彼得教堂外的二樓中間的陽臺就是祝福陽臺,平日裡陽臺的門關著,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宗會在祝福陽臺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看著陽臺與諾大的廣場,聖誕節時萬人朝拜的畫面突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IMG_20151004_04.jpg 

從陽臺下的門往內走,裡面有五扇厚重的青銅大門,從照片中的左到右依次為:死門、善惡門、中門、聖事門。中門上有描述聖彼得被倒釘在十字架上遇難的情景。善惡門左邊這扇門上的浮雕描繪的是歷代殉道者所受的各種酷刑的情景,有聖保羅被砍腦袋和教徒們受到折磨、拷打被殺戮的畫面;右邊的門上描繪的是聖善,如洗禮,一對鴿子,教宗和紅衣主教一起開會尋找更好地幫助人們的方法。

IMG_20151004_05.jpg 

這扇就是最右邊無法入鏡的聖門。每隔25年的聖誕之夜,聖門打開後由教宗領頭走入聖堂,意為走入天堂。聖門上有16幅浮雕,描述著耶穌生平的故事,右下角的第15幅描述耶穌成為天父、第16幅就是基督教傳於世。

IMG_20151004_06.jpg 

聖事門上雕刻了天主教的7件聖事。進入聖伯多祿教堂參觀時,就是從聖事門進去的。

IMG_20151004_07.jpg 

死門是因為它是專門為送殯進出而設置的。參觀結束後由死門離開。

IMG_20151004_08.jpg 

我們先到聖事門前的服務台詢問登穹頂的門票,各位網友啊!千萬不要在這買票,請直接到面對教堂右手邊的走道、登頂的電梯/樓梯口服務台購買,為什麼我這樣說呢?因為爬樓梯登頂5歐元、坐電梯登頂7歐元,但我們在聖事門前服務台的推薦下,買了25歐元的登穹頂導覽!!!並不是導覽講解的不好啦!只是這18歐可以有更好的利用。

IMG_20151004_09.jpg 

導覽人員帶著我們從教堂右邊的走道搭乘電梯,我個人強烈建議,一定要搭電梯!雖然搭電梯上去後還得爬330階,但羅馬遊基本上就是在練腿力的,能留一分體力就是一分,千萬別省這2歐元。教堂外牆上佇立著手拿聖旨與鑰匙的聖彼得雕像,我之前老是把聖彼得跟聖保羅搞混,這次出發前看了些資料後,終於銘記起兩人的分別;彼得是耶穌的12個門徒之一,在耶穌的信徒中佔據領導地位,耶穌升天後,把金鑰匙交給了他,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成為了天主教的首領,彼得宣揚基督教到羅馬,引起羅馬統治者的極大恐慌,彼得於尼祿皇帝時殉難在此地,彼得殉教後被後人尊為首任教皇。由於伯多祿的請求,他被釘在十字架上頭朝下,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和耶穌以同樣的方式死。

而保羅則是在耶穌回天國之後,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後來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被耶穌用光芒罩住並與之對話,從而得以認識耶穌,知曉耶穌原來是真神。所以保羅手拿劍、而伯多祿手持鑰匙。

IMG_20151004_10.jpg 

步出電梯後,映入眼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穹頂,330階的樓梯從現在開始展開。

IMG_20151004_11.jpg 

頂樓上還有許多小型的圓塔,這是米開朗基羅為了研究建築的支撐力而建造的~米開朗基羅要建造一座有巨大玻璃窗的教堂,所以嘗試了這些四邊形、六邊形、八邊形的圓塔,想像一下把塔放大100倍變成聖彼得教堂的一角,真是令人不禁讚嘆米開朗基羅的偉大。

IMG_20151004_12.jpg 

在穹頂內往上爬,可以感覺牆壁逐漸往內縮,狹窄的樓梯與傾斜的牆壁,讓我只能整個人靠在牆壁上行走,爬到一半時還有標示顯示已經爬165階,鼓勵大腿痠痛的遊客繼續努力,到達終點後的獎勵就是令人震撼的穹頂;穹頂四周是馬賽克拼貼畫,導覽人員說這是用各色玻璃拼出來的,仔細看一個個迷你玻璃,色彩鮮明,難怪整幅畫散發著光亮。

IMG_20151004_13.jpg 

從穹頂往下看貝尼尼的青銅華蓋與聖史蒂芬禮拜堂(St. Joseph Cross),居高臨下的感覺真不錯。

IMG_20151004_14.jpg 

走道穹頂外,可以看到整個梵諦岡的國土跟遠方的羅馬,眼前的這棟梵諦岡的行政大樓,前方的花園的圖案是教宗的教徽~聖彼得的兩把鑰匙,這圖案在梵諦岡國旗上也有,一把式金色、一把是銀白色,代表著金與銀兩種最珍貴的金屬。導覽人員說,你看看這裡綠蔭如林、彷彿世外桃源般,跟擁擠的羅馬市區完全不能比。在穹頂外的凸窗上則刻著各任教宗的徽章與名字。

IMG_20151004_15.jpg 

這棟長形的建築物就是梵諦岡博物館~從上往下看才知道它是一棟日字形的建築物,在裡面晃的時候,只有快要迷路的感覺。

IMG_20151004_16.jpg 

在服務臺購買Audio Guide,要進入聖彼得教堂參觀囉!我們這次又是遇到前面提到的那位超熱心的服務人員,這次一人花了15歐元!進去以後我才知道,服務人員連同博物館內珍寶館的門票與Audio Guide都一起賣給我們了...難怪這麼貴!我們明明講的是Audio Guide of the Basilica!!!

這導覽器蠻先進的,聽導覽時不用按號碼,只要用導覽器前方的小圓圈掃描導覽地圖上的號碼就可以,連控制音量大小,也是拿導覽器掃描地圖上的大小聲符號,所以在導覽地圖上還特地提醒遊客~地圖不可以折!

IMG_20151004_17.jpg 

一進入聖事門,地板上就是教宗的教徽,眾多的遊客已經把白色大理石踩凹了。

IMG_20151004_18.jpg 

進入教堂後,右手邊第一間禮拜堂內擺放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聖殤》(La Pieta),這是唯一一件米開朗基羅在雕塑上簽名的作品,維基百科寫到這件作品把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刻畫得淋漓盡手,雖然我沒辦法體會聖母臉上那種衝突的心情,但這件作品的細緻程度還是令我讚嘆不已,據說米開朗基羅沒有忽略任何一個細節,並對雕像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打磨,甚至還使用了天鵝絨進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為止。

IMG_20151004_19.jpg 

在聖殤作品對面右手邊的柱子上,放著貝尼尼的作品Monument of Countess Matilde of Canossa(伯爵夫人明德迪嘉諾撒紀念碑)。伯爵夫人是教宗格列高利七世的朋友,並在格列高利七世與德國皇帝亨利四世的抗爭中,提供金錢上的支援,1077年1月亨利四世赤腳向教宗懺悔,此時教宗的聲望達到最高點。1080年亨利四世被逐出教會,伯爵夫人仍持續與亨利四世作戰,直到亨利四世於1106年去世。貝尼尼描述的場景就是伯爵夫人的作戰情形,雕像下方則雕刻著亨利四世懺悔的場景。

貝尼尼製作祭壇就在伯爵夫人紀念碑往前走的的第三禮拜堂(Cappelladel Sacramento)內,這個禮拜堂外面用厚重的絨布窗簾蓋著,外面的告示牌寫著只有祈禱者才能進去、不能拍照,而且門口還有梵諦岡的工作人員守著,雖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只要把導覽氣跟相機收起來,還是會讓遊客進去的。至於裡面有多神聖與華麗,我完全無法用文字形容,連聖彼得教堂官網的照片也比不上(http://stpetersbasilica.info/Altars/BlSacrament/Bl...),我想,最美的藝術品還是留在記憶裡吧!

IMG_20151004_20.jpg 

教堂內捧著聖水的是兩個小天使,從形象上看小天使只有一歲的樣子。這天真可愛的小天使給人一種安慰、一種美好的感覺,藝術家把小天使和聖水放在一起,是因為那時的人們視水為上帝賜予人的聖潔之物,水是生命之源。

IMG_20151004_21.jpg 

面對教堂右手邊禮拜堂的最前方,就是格列高利十三世教皇紀念碑,格列高利曆法因他而得名,教皇雕像下的淺浮雕描繪了關於制定新曆法的場景,兩邊人像分別象徵宗教和剛毅。現行公曆(又稱格里曆、國瑞曆、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曆、格里高利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里利烏斯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曆法農曆。與農曆類似,格里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閏日,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格里曆的曆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曆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曆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格里曆的紀年沿用儒略曆,自傳統的耶穌誕生年開始,稱為「公元」,亦稱「西元」。

IMG_20151004_123.jpg 

教堂前方的主殿就是鼎鼎大名的貝尼尼的青銅華蓋與聖彼得寶座。整個殿堂的內部呈十字架的形狀,在十字架交叉點處是教堂的中心,中心點的地下是聖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壇,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祭壇上方是金碧輝煌的華蓋,華蓋的上方是教堂頂部的圓穹,其直徑42米,離地面120米。華蓋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麼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杆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聖彼得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御座。

貝尼尼的另一個作品烏爾八世紀念碑(Monument to Urban VIII)就在主殿後方圓弧的右邊(被青銅華蓋的柱子遮住了...),這位教宗正是造成伽利略在1632年到羅馬審訊的原因之一,裁判庭6月22日的判決伽利略被判「有強烈異端嫌疑」,即聲稱太陽在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中心而且在運動著,對持有並為此辯駁者與神聖經文相悖,他必須「發誓放棄、詛咒並厭棄」這樣的觀點。端審判庭指示將他正式拘捕,第二天他將會在家中終身軟禁。1642年伽利略在經歷高燒與心悸後死去後,托斯卡納大公費迪南德二世希望把他葬在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殿,挨著他的父親及其他先祖們,並為他樹立一座大理石紀念陵墓。教宗烏爾班八世和他的侄子佛朗西斯·巴貝日尼樞機的抗議,因此,他被葬在初學生禮拜堂隔壁的小屋旁,它位於主堂南翼與聖物儲藏室之間的走廊末端。1737年,伽利略的紀念碑被重新樹立,他的遺體被改葬在聖殿。維基百科寫道,當烏爾巴諾八世還是樞機主教時,與伽利略是好朋友,直到他當選教宗後,因為宮廷陰謀與鬥爭的問題,導致其他樞機主教指責烏爾巴諾八世未反駁伽利略的邪說,才引發後來的羅馬審判~真的是權力使人腐化啊!

聖彼得教堂的地下墓穴也可以參觀,不過不能拍照,遊客紛紛在此尋找著華蓋下方的聖彼得陵墓,墓前跪著的是由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卡諾巴作的教皇庀奧六世像。

IMG_20151004_22.jpg 

面對主殿的右手邊就是雕塑家阿諾爾弗·狄·坎比奧的作品~聖彼得的青銅像。大家都在排隊摸皮特的右腳,祈禱保佑,表示尊敬!

IMG_20151004_23.jpg 

面對主殿左手邊後面、看不到的這個雕像,就是貝尼尼的作品~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紀念碑。亞歷山大七世墓碑也稱為五聖像,是貝尼尼80多歲時和幾名藝術家共同完成,是其最後的傑作。網路上對這個雕像可以找到相當詳細的中文介紹,但我們參觀的當天可能要舉辦活動,整個圍起來了、完全看不到...

IMG_20151004_24.jpg 

主殿左手邊的就是聖史蒂芬禮拜堂,教堂內的每日彌撒就在這裡舉行,我們參觀的時候剛好稻作彌撒的時間。禮拜堂左邊的Altar of 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據說就是聖彼德殉道之地。

IMG_20151004_25.jpg 

教宗庇護八世紀念碑(Monument to Pius VIII)下方,就是進入珍寶室的大門。珍寶館內金光閃閃~都是金子喔!但我們居然連想到慈濟...我個人覺得,如果只有一個上午、打算聽Audio Guide參觀聖彼得教堂,參觀珍寶管就只能走馬看花了,不如省下這門票錢。如果只打算拍照看看,珍寶館內的寶物還蠻多的,值得一看。

IMG_20151004_26.jpg 

離開教堂後,大教堂左邊的大門有皇家衛隊守衛,皇家衛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衛士們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他們都是瑞士人,他們身穿的別致制服500年不變,據說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據說在16世紀初教皇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100多個瑞士衛兵戰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於是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兵保衛教堂。我們一開始登穹頂的導覽人員說,這些衛兵會取得梵諦岡的國籍喔!擁有梵諦岡國籍的目前約800人而已...

下一站我們要去參觀梵諦岡博物館,從聖彼得教堂可以直接走到登穹頂那的斜坡上,從西斯廷禮拜堂開始往回參觀博物館(拿票給守門的看一下就可以了),可是我因為貪圖拍守衛隊照片、走到了聖彼得教堂的出口,我們只好再繞一大圈走到博物館大門..許先生生氣的念了我一頓...

IMG_20151004_27.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螞蟻窩)

網站:http://www.vatican.va/various/basiliche/san_pietro...
交通:乘坐23、34、40、62、280、982路公車於Piazza Pia- Castel Sant'Angelo站下,下車後沿協和大道向西步行500米即可抵達,地鐵Ottaviano站下,沿著Viale Guilio Cesare步行左轉到Via Leone IV步行大約7分鐘即可到達
門票:教堂免費開放;登穹頂收費,走樓梯5歐元,乘電梯7歐元(下電梯後需繼續走一半路程的樓梯)
聖伯多祿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聖彼得為英語的俗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基督教大公教會(天主教會)的教堂,大公教會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宗的教廷,是世界五大教堂之首。聖天使堡和聖彼得大殿間有城牆相連,因此教皇從聖彼得大教堂到天使堡不用經過義大利的土地。
1.聖彼得
彼得是耶穌的12個門徒之一,也是耶穌最親密和忠誠的門徒。原名叫西滿,跟隨耶穌後耶穌給他起名叫彼得。在聖經《使徒行傳—他的十二門徒之一》,西滿被稱為聖彼得,他是來自加利利的一個漁夫,在耶穌的信徒中佔據領導地位,對基督教堂的成立影響重大。彼得的名字在拉丁語中是「peturs」,在希臘語中是「petros」的意思,源於在希臘中petors是「磐石」的意思,意思是他將成為教會的基石。
耶穌升天後,把金鑰匙交給了他,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成為了天主教的首領,彼得宣揚基督教到羅馬,引起羅馬統治者的極大恐慌,羅馬皇帝尼祿從西元64年開始鎮壓基督教的傳教士,彼得殉難在此地。彼得殉教後被後人尊為首任教皇,而之後的天主教皇都作為聖彼得的繼承人,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由於彼得的請求,他被釘在十字架上頭朝下,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和耶穌以同樣的方式死。十字架在尼祿古埃及方尖碑附近。方尖碑佇立著聖彼得廣場並被譽為彼得死亡的見證。這是古羅馬幾個方尖碑之一。
彼得的遺體被埋葬在廣場外,埋葬在從廣場在梵蒂岡上坡通過科妮莉亞少於150米的地方。科妮莉亞是一條由東到西沿著廣場的北牆和覆蓋著教堂和廣場南部部分地區的一條路,彼得的墳墓最初是一個簡單標記著的紅色岩石,象徵他的名字。
1939年,10年的考古研究開始了,1940年梵蒂岡的發掘者聲稱,他們在聖壇下發現了彼得的遺骨,1950年12月23日,在耶誕節前向世界無線電廣播,教宗庇護十二世宣佈發現了聖彼得墓。彼得確認為其教堂的第一任首領和羅馬第一任大主教。他的紀念日是6月29日。在彼得大教堂內有聖彼得的銅制雕像。
2.建造歷史
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時代,基督教的勢力已大到不能消滅的程度,君士坦丁大帝只好宣告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於324年在彼得的墓地建起了一座簡易的小教堂,以表示對彼得的紀念,當然也可以說是為彼得平反昭雪。君士坦丁的兒子孔斯繼位後,為了進一步利用基督教的勢力為帝國服務,將基督教確定為帝國的國教,為了表示對天主的崇敬,孔斯大興土木,把原來簡易聖彼得教堂推倒,在原地建起了數倍于原規模的大教堂,稱老聖彼得大教堂,君士坦丁第一次修建的教堂是希臘神廟式的,後來就演變成了古羅馬式。16世紀,教宗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並於1506年破土動工。在長達120年的重建過程中,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基羅、德拉·波爾塔和卡洛·馬泰爾相繼主持過設計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一臉肅穆的教宗烏爾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禮,稱新聖彼得大教堂。為文藝復興式和巴羅克式建築風格,屬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拉丁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的。1870年以來的重要宗教儀式均在此舉行。
3.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聖彼得廣場,建於1667年,主持設計施工的是貝尼尼—巴羅克藝術之父。
聖彼得廣場能容納30萬人,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完成於17世紀,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德斯金式圓石柱和88根方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聖男聖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異、栩栩如生,仿佛聖彼得大教堂伸出的兩個巨大手臂。廣場中間聳立著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豎起的,它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象徵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進聖彼得廣場的人無不為這宏大的場面而感慨。
4.外觀
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提倡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徵是羅馬式的圓頂穹窿和希臘式的石柱式及平的過梁相結合。大教堂的外觀宏偉壯麗,正面寬115米,高45米,以中線為軸兩邊對稱,8根圓柱對稱立在中間,4根方柱排在兩側,柱間有5扇大門,2層樓上有3個陽臺,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臺,平日裡陽臺的門關著,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臺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教堂的平頂上正中間站立著耶穌的雕像,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的雕像一字排開,高大的圓頂上有很多精美的裝飾。
大殿下面有五扇青銅大門,從右到左依次為:聖門、聖事門、中門、善惡門、死門。平常一般遊客都入中門。如果遇上機會,教徒們就可從右邊的「聖門」進入大殿,不過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規定,每時25年的聖誕之夜,聖門打開後由教皇領頭走入聖堂,意為走入天堂。聖門上有16幅浮雕,應該都是與基督教有關的故事。聖事門上雕刻了天主教的7件聖事。中門上有描述聖彼得被倒釘在十字架上遇難的情景。善惡門左邊這扇門上的浮雕描繪的是歷代殉道者所受的各種酷刑的情景,有聖保羅被砍腦袋和教徒們受到折磨、拷打被殺戮的畫面;右邊的門上描繪的是聖善,如洗禮,一對鴿子,教皇和紅衣主教一起開會尋找更好地幫助人們的方法。死門是因為它是專門為送殯進出而設置的。
聖彼得大教堂門前左邊樹立著聖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帶微笑,右手握著兩把耶穌送給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鑰匙,左手拿著一卷耶穌給他的聖旨。他頭上的縷縷卷髮、臉上的根根皺紋、下巴上的撮撮鬍鬚和身上的層層長袍無一不被雕琢得細膩、逼真。教堂門前的右邊豎立著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據說那是耶穌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羅。而他曾是在耶穌回天國之後,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後來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被耶穌用光芒罩住並與之對話,從而得以認識耶穌,知曉耶穌原來是真神。從一個禍害基督教的人轉變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保羅是基督教除耶穌基督之外最重要的傳道者。
大教堂左邊的大門有皇家衛隊守衛,皇家衛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衛士們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他們都是瑞士人,他們身穿的別致制服500年不變,據說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據說在16世紀初教皇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100多個瑞士衛兵戰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於是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兵保衛教堂。
走進大教堂先經過一個走廊,走廊裡帶淺色花紋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紋,從左到右長長的走廊的拱頂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個黃褐色的頂面佈滿立體花紋和圖案。再通過一道門,才進入教堂的大殿堂。
5.教堂內部
當進入聖彼得大教堂內部的時候,第一眼看上去實在無法領略其宏偉的規模。若用人直觀視覺去體測它的規模的話,很容易因教堂各個部分巧妙對稱的佈局形成錯覺,需要借助一些實際資料才能說明它的實質:教堂的長度,包括門廊,為230米,拱頂的高度是38米。高大的石柱和牆壁、拱形的殿頂、到處是色彩豔麗的圖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細緻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鋪成的地面光亮照人。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的。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築聖殿,它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參觀這座教堂的幾個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因其占地廣闊,進入之後會不知從何看起。
*剛走進大門處的兩個小天使捧聖水缸的雕塑,從形象上看小天使只有一歲的樣子,然而雕像的實際高度有2.5米。眾多的統治者、勇士、殉難者的雕像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威嚴、冷峻和痛苦的記憶後,再看到這天真可愛的小天使時,一種安慰、一種美好的感覺油然而生。藝術家把小天使和聖水放在一起,是因為那時的人們視水為上帝賜予人的聖潔之物,水是生命之源。
*第三禮拜堂(Cappelladel Sacramento)裡有貝尼尼所建的祭壇。
*左側以及與第二、第三禮拜堂相對的牆面上有波萊渥羅為伊諾欠茲奧八世建造的青銅紀念碑。
*(必看)米開朗基羅的《聖殤》。這是米開朗基羅24歲時雕塑作品,在大殿的右側,母愛小堂中的《聖殤》被稱為教堂中最優雅的作品,而且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簽名作品,其名字就在聖母身上橫跨胸前的飾帶上。作品的題材取自聖經故事中基督耶穌被猶太總督抓住並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聖母瑪麗亞抱著基督的身體痛哭的情景。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手。這裡所表現的聖母痛苦狀與米開朗基羅以後的作品迥然不同。作品採用了穩重的金字塔式的結構,十分隱覓,聖母寬大的衣袍既顯示出聖母的四肢的形狀,又巧妙地掩蓋了聖母身體的實際比例,解決了構圖美與實際人體比例的矛盾問題。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體與聖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統一而富有變化。雕像的製作具有強烈的寫實技巧,作者沒有忽略任何一個細節,並對雕像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打磨,甚至還使用了天鵝絨進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為止。這一切都賦予了石頭以生命力,使作品顯得異常光彩奪目。1971年有個瘋子敲壞了聖母面部,所以罩上了玻璃罩。
*聖彼得雕像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內主祭台的前方,該青銅像被認為是雕塑家阿諾爾弗·狄·坎比奧的作品。大家都在排隊摸皮特的右腳,祈禱保佑,表示尊敬!
*(必看)貝尼尼的雕制的青銅華蓋。整個殿堂的內部呈十字架的形狀,在十字架交叉點處是教堂的中心,中心點的地下是聖彼得的陵墓,墓前跪著的是由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卡諾巴作的教皇庀奧六世像,地上是教皇的祭壇,祭壇上方是金碧輝煌的華蓋,華蓋的上方是教堂頂部的圓穹,其直徑42米,離地面120米。華蓋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麼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杆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
*(必看)聖彼得寶座。這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
*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穹頂。圓穹的周圍及整個殿堂的頂部佈滿美麗的圖案和浮雕。一束陽光從圓穹照進殿堂,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那圓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門。站在穹頂下抬頭上望,會感到大堂內的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穹頂周長71米,為羅馬全城的最高點。如果有時間,遊客可乘電梯拾級而上,登頂俯瞰羅馬全城。中央的圓頂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兩重結構,內部很明亮。對於這個大圓頂,曾有過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於1506年設計,1514年他去世後拉斐爾接替了他。六年後,拉斐爾也去世了,教會對教堂頂部借鑒哥德式的設計,強調黑暗與光明的對比,採用了玫瑰花窗,於是出於對教堂入口處的光線對比效應的考慮,圓頂被取消。後來米開朗基羅在71歲高齡時接替了這項工作,以「對上帝、對聖母、對聖彼得的愛」的名義,恢復了圓頂。圓頂廊簷上有十一個雕像,耶穌基督的雕像位於中間,廊簷兩側各有一座鐘,右邊的是格林威治時間,左邊的是羅馬時間。
*面對祭壇的左邊有珍寶館的入口,那些豪華的聖器皿類顯示著梵蒂岡的力量。
*殿堂內還有貝爾尼尼的其它傑作:教皇烏爾巴諾八世紀念碑和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紀念碑。亞歷山大七世墓碑也稱為五聖像,是貝尼尼80多歲時和幾名藝術家共同完成,是其最後的傑作。亞歷山大七世(Alexander Ⅶ1655-1667年在位)原名法比奧·基吉(Fabio Chigi1599.2.13-1667.5.22在世),羅馬天主教史上239位教皇。最開明的教皇之一、宗教信仰方式的改革家和天主教本土化的先驅。銅雕的骷髏手舉沙漏從棺中爬出,提醒著世人死亡的存在。紅色大理石雕鑿成的布幔四周是用白色大理石雕成象徵仁慈、正義、真理、智慧的四位女神。禮拜堂上有拉丁文的銘文:Death flys to you very quickly, be more careful.
*格列高利十三世教皇紀念碑,格列高利曆法因他而得名,教皇雕像下的淺浮雕描繪了關於制定新曆法的場景,兩邊人像分別象徵宗教和剛毅。
*正殿盡頭的彩色玻璃大窗上有一隻聖靈信鴿,翼展達1.5米之長。
*登上圓頂的入口在面向教堂外側的正面時的右手邊。儘管有電梯,要到屋頂庭園還必須要登330級臺階。從屋頂眺望聖彼得廣場的夕陽是最美的。
6.梵蒂岡墓窟
梵蒂岡墓窟(SacreGrotte)位於聖彼得大教堂下方,是眾多教皇的陵墓。內部雕飾精緻,莊嚴肅穆。教皇的遺體完好的保存下來,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