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先生的前同事老K要離開I公司了,老K指定的畢業禮物是銀白色的Rimowa Topas系列29吋行李箱,所以週六許先生又開著車到雷根斯堡買行李箱,這款行李箱標價660歐元,按標價打9折後,付現還可以再打9折,所以最後的購買價格是541歐元,大概是臺灣售價的6折吧!

我們人都來到德國了,當然要就近好好玩耍一番,我看著Google Map研究了半天、再上網參考網友分享的遊記,決定到克爾海姆(Kelheim)來個半日遊。雖然主要的景點並不在舊城區內,但是網路上這地方的觀光資訊不多,所以我們先到舊城區的遊客中心找旅遊資料,以下的介紹都是來自官網上的資訊(http://www.kelheim.de/);克爾海姆的舊城區非常的迷你,主要的建築物沿著交叉成十字形的兩條道路興建,兩條道路將克爾海姆分成了四個區塊~這是在12世紀末、13世紀初時,依照Wittelsbacher公爵的要求建造的,不過這個小小的舊城可是有自己的水溝蓋喔!

IMG_20150607_1.jpg

克爾海姆舊城區有三個城門:Altmühltor(阿爾特米爾門)、Donautor、Mittertor,我們從南邊的Donautor進入舊城區,城門上面寫著Anno Domini1493(西元1493年),不過這個城門可是建於13世紀。

IMG_20150607_2.jpg

克爾海姆的市議會原本將市鎮廳建在兩條主要道路交叉的中央,市議會在1824年將原本的市鎮廳拆除後,選擇了這棟位在兩條道路交叉口旁的建築物做為舊市鎮廳(Altes Rathaus)。舊市鎮廳建於1598年,並於17世紀翻修為巴洛克風格的外觀。

IMG_20150607_3.jpg

新市鎮廳(Neues Rathaus)就位在舊市鎮廳的旁邊,原本是一棟商人的房子,市議會在1866年遷入。在新市鎮廳旁有一個噴泉,象徵著這裡是阿爾特米爾河(Altmühl)、多瑙河(Danube)與多瑙河運河的匯流地。

IMG_20150607_4.jpg

在克爾海姆舊城區的西邊,就是路德維希廣場(Ludwigsplats),廣場上有巴伐利亞王路德維希一世的雕像。路德維希一世受上拿著一個興建自由殿堂(德文:Befreiungshalle,英文:Liberation Hall)的計畫,在告訴大家路德維希一世建造了自由殿堂。

IMG_20150607_5.jpg

這個七呎高的柱子是立於1700年、獻給聖母瑪利亞的。

IMG_20150607_6.jpg

聖母升天教堂(德文:Stadtpfarrkirche Mariä Himmelfahrt,英文:Church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Mary)就位在路德維奇廣場旁的巷子內,巷子口是德國的百貨公司Müller,形成有趣的對比。聖母升天教堂是一棟哥德式的建築,建於15世紀,並於1861-1863年間完成鐘塔的興建、1877-1886年間擴建穀倉並重新翻修為新歌德式風格。

IMG_20150607_7.jpg

路旁經過的店家招牌,上面有著捷克國徽的獅子還有三朵玫瑰花,令我聯想到在CK看過的羅森堡家族家徽。

IMG_20150607_8.jpg

離開了舊城區(其實我們大概只晃了30分鐘...),我們要朝此行的兩個主要目的地出發,首先是自由殿堂。自由殿堂位在離舊城區2公里的山頂上,不過在舊城區外(就在P5停車場旁的堤防邊)可以搭乘接駁小火車上山頂,雖然小火車每個小時才有一班,但這剛好足夠參觀完自由殿堂。我的碎碎念~小火車單趟2.5歐元、自由殿堂門票3.5歐元,但小火車來回票+自由殿堂門票10歐元,真是搞不懂這聯票的邏輯在哪啊!

IMG_20150607_9.jpg

登上了山頂,我們來到了自由殿堂,這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為紀念在率軍大敗法國皇帝拿破崙的戰爭中死亡的將士而建立。自由殿堂外觀上是一個正十八邊形建築,高49公尺、直徑29公尺。1842年開始建造、1863年10月18日(即萊比錫戰役50周年紀念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剪綵儀式 。自由殿堂仿造希臘建築風格,外牆上18根柱子上的18位雕像,分別代表了參加解放戰爭的18個德國民族,每個雕像高5.8公尺。15公尺高的外牆被漆成了米黃色。

可惜我們到的時候正在進行外觀修復,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發現,從左邊數過來的第三位女神,手上拿著紅白色的牌子~感覺上不是石雕的...。不過天很藍,鷹架與防塵罩掩蓋不了自由殿堂的壯觀。 

IMG_20150607_10.jpg

下面這張就是正在修復的外牆柱子,每個柱子上都有精細的雕刻,即使經過了150年,仍然不減雕刻的細緻。正門也被木板擋起來了,雖然我沒能親眼目睹,不過正門的門梁上寫著德文:

DEN TEUTSCHEN

BEFREIUNGSKAEMPFERN

LUDWIG I

KOENIG VON BAYERN

MDCCCLXIII

意思是:德國人的鬥士,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1863年。

我們忘了在從停車場到自由殿堂路上的HB買門票,還好在大門口遇到一個親切的工作人員阿嬤,看著我們兩個亞洲人在門口裹足不前,我才剛打算上前詢問,她就問我們是不是要買門票~窘啊!阿嬤用德文劈哩啪啦的說門票多少錢,我們只聽得懂幾個關鍵字,突然有種用破德文游德國的FU。

IMG_20150607_11.jpg

內部大廳環繞著34尊牽手勝利女神像(Victories),每尊女神像高3.3公尺,除了靠近正門的兩尊,其餘的女神像均表現的是進行莊嚴的舞蹈中的動作。靠近正門的兩尊雕塑是用提洛爾大理石(Tyrol marble)製成,而因為提洛爾大理石非常昂貴,其餘的女神雕像是用卡拉拉大理石(Carrara marble)製成的。每兩個女神像的中間都放著一塊銅盾,上面記錄著和拿破崙所打的戰役的名稱,以及指揮該戰役的將軍或領袖。

IMG_20150607_12.jpg

3.3公尺究竟有多高呢?足足比兩個我還高啊!我身後這尊就是用昂貴的提洛爾大理石雕刻的女神像。

IMG_20150607_13.jpg

在1樓景仰完勝利女神後,我們爬上窄小的迴旋梯,用不同的角度來瞧瞧。

IMG_20150607_14.jpg

從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地面上正中心有一個圓形圖案,很引人注目。它在眾多六芒星的簇擁下閃閃發光,上面寫著:

MOECHTEN

DIE TEUTSCHEN

NIE VERGESSEN WAS

DEN BEFREIUNGSKAMPF

NOTHWENDIG MACHTE

UND WODURCH SIE

GESIEGT.

意思是:但願德國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是如何得到現在的勝利和自由的。

這個建築之所以多次使用了18這個數字作為參數,是因為滑鐵盧戰役是在1815年6月18號打響的,而萊比錫戰役在1813年10月18號達到了決勝志高點。

IMG_20150607_15.jpg

往上看和外面的情形一樣,也是眾多的柱子,最下方有18個民族的名稱(我們只看得懂德文的奧地利OestReich~許先生說這是德國東邊國家的意思,Ost東邊、Reich王國);柱子的上面有18個城鎮的名字(我們只看得懂Dresden);再往上就變成了精心雕刻的花朵,軍甲和盾牌,以作為美麗神殿的裝飾品。不得不稱讚一下這些柱子,柱子目測高約6公尺,這可不是拼接的喔!是一根根未切割的大理石柱!

IMG_20150607_16.jpg

在自由殿堂的門口,往下看就是克爾海姆的小鎮風光,紅瓦白牆的小鎮搭配源遠流長的多瑙河,煞是美麗。這天的天氣真的很好,高溫達34度,在自由殿堂內卻是涼爽舒適,不愧是大理石啊!不過要是冬天來的話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IMG_20150607_17.jpg

下山後我們準備搭船遊多瑙河,港口就在小火車車站的旁邊。又熱又渴得我們,一上船馬上點了杯冰咖啡跟可口可樂;許先生原本看上的是冰咖啡裡面的冰淇淋,沒想到飲料上來的時候,冰咖啡上只有厚厚的鮮奶油,冰淇淋小到看不到蹤影,跟Menu上的照片差很大,有廣告不實的嫌疑。

IMG_20150607_18.jpg

許先生憤而再點了一杯漂浮柳橙汁。香草冰淇淋的奶味濃厚,不過柳橙汁太柳橙了,掩蓋過冰淇淋的味道。

IMG_20150607_19.jpg

從克爾海姆搭船往目的地Weltenburg修道院(Kloster)是逆流而上,航行時間約40分鐘,回程的時候順流僅需20分鐘,往返的途中都有廣播介紹沿途風景(用德文先講一遍、再用英文解釋),船上也有多國語言的航行圖可以索取。開船後首先經過方濟會教堂(Franciscan Church),教堂建於1461-1506年間,但是在1802年德國教會的世俗化運動中,教堂所有的資產都被拍賣了,現在這個教堂是管風琴博物館(Organ Museum)~許先生Murmur:不是器官博物館喔!

IMG_20150607_20.jpg

這個小石頭疊在大石頭上,稱為拿破崙的行李箱(Napoleon's Suitcase),就好像拿破崙被路德維希一世在萊比錫附近擊敗後,倉皇的逃回法國,來不及收拾好行李,就隨手把行李箱往山谷裡一扔,行李箱就此化為石頭出現在多瑙河畔的這裡。(不大懂德國人的聯想力...)

IMG_20150607_21.jpg

小僧院(Little Abbey)就位在從克爾海姆往Wittenburg的途中,1450年時,僧呂Antonius將懸崖峭壁下的凹洞改建為禮拜堂並獻給聖尼古拉斯,1454年時方濟會取得這個禮拜堂,並改為僧院~即兄弟會洞穴(Brother Cave),不過由於這裡的生活條件並不好,方濟會不久就搬到克爾海姆旁的方濟會教堂。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這個教堂除了正面以外,其餘都是用天然的岩石作為牆壁的。

IMG_20150607_22.jpg

在石頭上可以看到高低深淺不一的刻痕,這是從古早開始的多瑙河水患,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好可怕啊~此外,可以看到下方的石頭幾乎是白色的,這是1999年發生的世紀大水災(the Flood of the Centry)留下的痕跡,這稱為Beehive或Hollow Stone。

下方的凹洞稱為多瑙河海盜洞穴(the Cave of former Danube Pirates),在海盜氾濫的那個年代,他們就是在洞穴裡生活的。

IMG_20150607_28.jpg

往回看克爾海姆的舊城區,可以看到自由殿堂就出現在山谷的交會處,綠色的屋頂在藍天下閃耀著,這是欣賞自由殿堂最優的角度(ㄟ...用雙眼看真的頗優喔!不要對小米要求太高啦!)。

IMG_20150607_23.jpg

這裡是多瑙河在巴伐利亞地區最窄且最深的地方,兩旁的石頭稱為Long Wall,古早時代在多瑙河上運送往Ingolstadt與Ulm的鹽,經過這裡時需要用馬車在兩旁拖行,以免船身碰到山壁毀損。這些石頭在侏儸紀時代(Jurassic Perios)形成的。

IMG_20150607_26.jpg

在多瑙河旁單獨佇立的石頭稱為石化處女(Petrified Virgin),故事是說有一個女孩被認為是女巫,當地居民打算把女孩燒死,沒想到女孩逃走後掉下來就變成石頭了。

IMG_20150607_27.jpg

底下的這三顆石頭稱為Stony Brothers或Hostile Brothers,故事是說有三個兄弟爭吵後從懸崖上掉下來摔死了,從此以後彼此再也不能靠近。

IMG_20150607_25.jpg

在山頂中間偏左那裏(就是樹的哪裡),有像駱駝駝峰般的兩塊石頭,稱為Peter and Paul...這個沒有解釋,我Google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聖經故事,有興趣的冰友請自行研究。

IMG_20150607_38.jpg   

經過了40分鐘的航行後,我們終於抵達Weltenburg修道院,修道院位於多瑙河彎曲河套淤積的沙洲上,從上空俯視修道院的景色,是克爾海姆的地標。

IMG_20150607_30.jpg

在修道院的外牆上,可以看到多瑙河歷年大水換留下來的痕跡,最嚴重的那次水患是1845年,其次就是1999年的世紀大水災,瞧瞧這淹水的高度,河岸旁較低矮的山可能都被淹過去了,整個氾濫到附近的城鎮,水患的可怕簡直令人不敢想像。 

IMG_20150607_31.jpg

 繼續往裡面走Weltenburg修道院就印入眼前,修道院原本是建於600年的科倫巴僧侶修道院,歷經多年的水患後毀損,現在的修道院是在1716-1751年間興建的。

IMG_20150607_32.jpg

修道院內部真的是富麗堂皇阿,這是在藝術家Cosmas Damian、Egid Quirin Asam的監製下完成的傑作,我們推門進去的時候,教友正在裡面齊唱聖樂,氣氛莊嚴肅穆、樂聲悅耳動聽。

IMG_20150607_33.jpg

教堂的內部採巴洛克風格,是Theatrum Sacrum的典範。最吸引我的是聖壇前方的雕像,不是常見的聖人與天使,而是王子屠龍拯救公主的雕像(左上),相當的有趣。

IMG_20150607_34.jpg

教堂前方的廣場種了許多大樹,之前我研究網友的分享文時,不少人都提到要在大樹下喝黑啤酒,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行程。 

IMG_20150607_35.jpg

這間餐廳的工作人員都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飾,每個桌子上寫了服務人員的名字,坐定位後就會有服務人員遞上Menu~我們剛就定位時擔心趕不上最後一班船,就自己跑去找服務人員要Menu,結果被服務人員趕回位置上做好...

這間餐廳的啤酒最有名,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修道院釀造啤酒(始於1050年),喝下去相當順口,不苦澀、沒有喝啤酒的感覺(不過許先生喝半杯臉還是紅了...)。許先生點了烤豬肉佐馬鈴薯餛飩與醃高麗菜,我點了多瑙河魚蛋糕(Fish Cake)佐馬鈴薯小黃瓜沙拉,馬鈴薯餛飩是有加粉類製作的,所以才能揉成圓形,許先生說比捷克的馬鈴薯水餃好吃多了;我的魚蛋糕好鹹、有點腥,許先生問我說:魚蛋糕跟甜不辣有甚麼不一樣?他吃了一口後自己下結論說:這是魚板!

吃飽喝足後,我們搭著輪船返回克爾海姆,開車回皮爾森囉!

IMG_20150607_36.jpg

 


1.Befreiungshalle

地址:Befreiungshallestraße 3, 93309 Kelheim, 德國

2.Klosterschenke Weltenburg

網址:http://www.klosterschenke-weltenburg.de/

arrow
arrow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