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了這麼多的彩繪玻璃窗與教堂,聖維塔主座教堂的美,真的是數一數二的,也是布拉格城堡中最值得參觀的地方。
聖維塔教堂全名為聖維塔、聖瓦茲拉夫和聖溫瑟拉主座教堂、是三位聖人的名字,簡稱聖維塔教堂,抵達第三中庭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聖維塔主座教堂,黑鴉鴉的一片,有點讓人懷疑...這有甚麼好看的啊!不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可是在教堂外擠成人海,我們大概排了20分鐘的隊伍,才能入內參觀。正門上方的圓形窗戶稱為「玫瑰之窗」,這是1927年才完成的,算是聖維塔教堂比較新的設計,在這先賣個關子,等會兒再讓各位看到她美麗的模樣。
面對大門、往教堂右邊走,可以看到鐘樓以及金色之窗、金色之門,由於鐘樓不含在票券B的參觀範圍內,我們沒有另外付費參觀,金色之窗就是照片左邊的窗戶,金色之門則是照片右下方、上面牆壁有彩繪的大門,不用多作解色,一看就知道為什麼叫做「金色」,在太陽下更是閃亮的令人無法直視啊!在金色之門上方的窗物從外面看是黑鴉鴉的一片...
在排隊的時候,順便抬頭拍了這張照片,飛扶臂跟滴水嘴鴨是這教堂的特色,捷克的聖芭芭拉大教堂、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都採用這樣的設計,想要建造出高聳的教堂,就得採用這種方式,才能提供屋頂足夠的支撐力。
一進入聖維塔教堂後,記得先往後望喔!在教堂外看到的黑鴉鴉玫瑰之窗,在教堂內看居然是這般美麗的模樣,這張照片可是許先生用Sony+手動曝光才拍出來的照片,可惜還是遠遠不及現場看的震撼!
進入教堂後往上方望,可以看到肋拱造型的屋頂,這建造方式也是為了提供屋頂足夠的支撐力,肋拱這種說法相當符合看到的樣子,不過也挺像蜘蛛網盤絲錯結。
進入教堂後,我們沿著預設的參觀路線開始逛,首先先往左邊刷票進入入口,沒走幾步,就來到了著名的慕夏之窗(看到有人停留在前面的就是了)。這扇慕夏之窗就是慕夏接受保險公司的委託、設計並親手彩繪的,慕夏是捷克籍的畫家,在設計時選擇了捷克當地的聖人故事(故事介紹請看這篇:布拉格~宏偉的布拉格城堡(1/3)),上方箭頭指的白鬍子老人就是聖西里爾、旁邊帶斗篷的是聖美多德,下方箭頭戴頭巾的就是聖露德米拉。這扇窗最上方的女性,整個就是慕夏的畫作,可惜Sony拍不出來啊!
從慕夏之窗往前走幾步,就來到了斐迪南一世的墳墓,就是這位太過堅持信仰的大公,才引發了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及三十年戰爭。
在繼續往前走、來到教堂中央的走道,就可以看到前方的祭壇。
站在祭壇的前方往遠處看,上面就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彩繪玻璃窗。
回到左邊走到,在接近教堂最前方轉角的左手邊,有一幅大型木雕,這是賈斯伯貝特勒的作品,描述著1621年白山之役戰敗布拉格,巴列丁奈特居民逃出費德烈特的情景。中間的那座就是查理士大橋。
繞過前方走到另一邊的走道,就可以看到銀光閃閃(真的是用銀做的喔!)的聖約翰‧尼伯繆克之墓,頭頂上依舊是熟悉的五顆星星。
這個雕像是巴洛克建築師艾拉許於1930年完成的,採用的是波西米亞歷史版本的故事,所以在雕像的另一側,可以看到小天使旁邊有一個盾牌、盾牌上有一個紅色的舌頭、舌頭四周發出光芒,雕鄉描述了聖約翰‧尼伯繆克被丟下河時、天使們突然出現將聖約翰‧尼伯繆克抬上天空的場景。
除了貴重的銀以外,聖維塔教堂內部還有是ㄎㄨㄥ金的聖瓦茲拉夫禮拜堂(有人翻譯為聖溫瑟拉禮拜堂),還記得慕夏之窗的故事嗎?那位聖瓦茲拉夫再次出場,牆壁上描繪著聖瓦茲拉夫的一生。
站在聖溫瑟拉禮拜堂的大門、抬頭往旁邊的牆壁一看,可以看到金色的布拉格市徽,市徽上面就是最後的審判玻璃窗~這張是用小米拍的,就完全看不出花窗美麗的圖案。最後的審判玻璃窗就在金色大門上面,從外面看黑鴉鴉的、難以想想內部神聖又莊嚴的模樣。
在右側走到接近教堂大門的地方,有一扇玻璃窗,下面有兩塊紅色的方格特別醒目,框框內標註的是一家保險公司的電話跟地址,這扇窗就是二十世紀彩繪玻璃窗。由於當初興建聖維塔教堂時經費不足,對外募資後由一家私人企業保險公司提供建造經費,所以就將保險公司的名稱印在花窗上,這款置入性行銷真是讓保險公司賺到了!只不過大部分的遊客都看不懂上面寫甚麼吧!我查不到到底是哪一家保險公司,也無從得知這家保險公司是不是還在...
看完了二十世紀彩繪玻璃窗,聖維塔教堂的朝聖行程也告一段落,內心充滿了對這教堂華麗的讚嘆!布拉格城堡的門票是刷條碼進入各景點的,我跟許先生本想再入場一次看慕夏之窗,沒想到門票刷過了之後,同一個景點不能進入第二次,殘念啊!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聖維塔主教座堂X5
就在Plecnik紀念碑後面。聖維塔主教座堂(捷克語: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是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天主教堂,羅馬天主教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全名是聖維塔、聖瓦茲拉夫和聖亞德柏主教座堂,是三位聖人的名字。教堂位於布拉格城堡內,是哥德式建築的精彩範例,其中有許多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從1344年創建開始,到1929年聖瓦茨拉夫加冕時,聖維塔主教座堂最終完成;建造工程花費了幾乎600年。阿拉斯提馬修(Matthias of Arras)與彼得巴勒(Peter Parler)兩位大建築師經手設計的大教堂,其後數百年間,聖維塔教堂的塔頂曾改建為文藝復興風格,後巴洛克風起,又在塔頂增添巴洛克式風格,二十世紀以來又有不少增建,玫瑰之窗就是近幾年才完成的藝術創作。整座教堂可說是集歷代建築之大成,有布拉格城堡「建築之寶」的美譽。 教堂長124公尺,寬60公尺,高34公尺,主塔有99.6公尺高。教堂的正門是整座建築物最後完成的部分,左右對稱的兩座哥德式高尖塔拱出中央最受矚目的圓形雕刻及玻璃玫瑰之窗,顯得十分雍容華麗。
教堂內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色彩鮮艷的彩色玻璃窗,從教堂外部看不出圖案,但是從教堂裡面由於光線的投射,可以看到鮮豔的有色玻璃拼出聖經故事,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圓形的則稱為「玫瑰窗」。
1.聖維塔教堂鐘塔X10
教堂南面的鐘塔(Bell Tower)是魯道夫二世時增建的,從1396年開始興建,1406年完成。鐘樓上最耀眼的金色盤枝旋繞造型的雕花窗就是鼎鼎大名的「金色之窗」。金色之窗右下方是「金色之門」,是十九世紀進出大門。大門上有14世紀威尼斯工匠以「最後的審判」為題材的鑲嵌畫,在太陽光照射下閃耀得使眼睛無法直視,因而名之為「金色大門」。現在「金色大門」在重要日子才開放。鐘塔高99.6公尺,登上塔頂可俯瞰布拉格市區,鐘塔上掛著四個文藝復興時期的鐘,其中一個1549年即安置塔上,由Tomas Jaros以青銅鑄造的齊克蒙德鐘(Sigismund bell),高2.03公尺,是波希米亞最大的一座鐘。鐘面有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德一世(Ferdinand I)和皇后安娜(Anna Jagellonica.)的肖像裝飾。
沒有人知道當初是如何將這座大鐘安裝上鐘塔的。據說當時國王的女兒用自己的頭髮製成繩子,在加上自己設計的滑輪將大鐘安裝上鐘塔之後隨即將此機械破壞,所以迄今無人知道其細節。
2.飛扶臂、尖塔、尖拱頂的建築特色
繞到聖維塔大教堂的背後另一個面,能很清楚的看到設計大師「彼得巴勒」(Peter Parler)所設計作為支撐的「飛扶臂」(flying buttress) ,「尖塔」、「尖拱頂」與「飛扶臂」,是哥特式教堂外觀的三大特色。庫特納霍拉(Kutná Hora)小鎮上的聖芭芭拉教堂,也有類似此飛扶臂的造型。
進入教堂最先感受到設計大師「彼得巴勒」另一項偉大的設計「肋拱支柱」,中央挑高細長的天花板佈滿了交織成網狀的肋拱設計。肋拱支柱不會有單調無窗的牆壁或笨重的支柱,整體內部看起來像是由細瘦的柱身和肋拱交織成的網。
哥德式建築是以向上的垂直結構為目的,首先將羅馬的「圓拱」,向上提昇為「尖拱」,為了鞏固尖拱向上的力學穩定性,使「尖拱」十字型交叉,構成「交叉肋拱」,教堂才能蓋得更高。「尖拱」、「交叉肋拱」這2種建構像傘骨支架一樣,一根一根挑高的細柱,如果要教堂要繼續加高的話,結構上還是會有問題,最後在教堂外部加上支撐的「飛扶壁」,在教堂兩側,或後面,以巨大如鷹架的飛拱扶住牆壁。因此「飛扶壁」最後取代了牆壁承重的功能。
教堂外獸類造型的排水口。
滴水嘴獸,傳說墨洛溫王朝(法國的一個朝代)克格塔爾二世的大臣,魯昂主教聖羅努斯,曾講述他如何在一個被釋放的囚犯幫助下,活捉了一隻叫Gargouille的怪獸。據說這隻怪獸有西方龍一樣的翅膀、長脖子,能從嘴裡噴火;而聖羅馬努斯如何捕獲這頭怪獸,其實有許多的版本,囚犯的幫助是其中之一,還有是說聖羅馬努斯用十字架馴服了怪獸;總之,他將怪獸帶回魯昂,並將它燒死。但是因為這頭怪獸能夠噴火,因此它的頭和脖子沒有被燒掉,而是被裝在新建的教堂上,用來嚇退惡靈避邪。
3.聖瓦茲拉夫禮拜堂(Kaple sv. Václava)
在歐洲,通常重要的教堂,也是重要人物的陵寢。聖瓦茲拉夫禮拜堂就是當初埋葬溫瑟拉國王的地點。禮拜堂內由各種石頭築成的牆面上,繪著耶穌受難故事與聖瓦茲拉夫的一生。西元900年,第一個統治波希米亞並在布拉格築起城堡的,就是培密史利德家族,而瓦茲拉夫國王就是當時的統治者,也是人民心目中的好國王。不幸,瓦茲拉夫國王後來被弟弟伯樂斯拉夫殺害後,就被捷克的人民奉為國家的守護神。由於是捷克的守護神,這個禮拜堂不僅是整個大教堂的膜拜中心,牆壁由黃金及寶石拼成,裝飾品也多以貼金處理,看起來非常華麗高貴,整個禮拜堂的價值更是難以估計!瓦茲拉夫臨死的時候,手中還握著聖維塔教堂大門的門環,現在這個門環收藏在聖瓦茲拉夫禮拜堂裡面。
4.寶庫室
禮拜堂的西南邊,還有一個通往皇室寶庫的小門,在裡面收藏了波希米亞國王加冕時所戴的王冠與寶器寶石,是城堡裡戒備最森嚴的地方,進寶庫必須開2道門,每道門有7個索,分別由總統、大主教、參眾兩院議長等七位高級首長保管,只有這七個人到齊才能開啟。
5.玫瑰之窗
正門上方的「玫瑰之窗」,描繪著聖經裡創世紀的故事,設計者是基謝拉(Frintisek Kysela),看似古典,卻是在近代1925到1927年間設計的,和整體設計融合感非常好。據說花了26,740片彩繪玻璃製作而成。
6.慕夏之窗
慕夏之窗由捷克著名的畫家與裝飾品藝術家阿爾豐斯‧慕夏設計,並且親手彩繪的。大量的運用了圓及螺紋是其特色,獨特風格展露無遺,設計於1930前後,教堂展示的正是當年真跡。
而這一扇慕夏之窗記敘的,是屬於斯拉夫民族的故事,這個故事,就從聖西里爾(St. Cyril)和聖美多德(St. Methodius)這對兄弟檔說起;在方格彩繪窗的第一排中間,一個白鬚老者和一個斗蓬男子,就是這對兄弟的代表形象(不過在查理士橋上,弟弟聖多美德雕像並沒有斗篷)。聖西里爾和聖美多德奉東羅馬帝國皇帝命令,向斯拉夫人傳遞福音。為了進行這個工作,兩人發明了格拉哥里字母,也就是現斯拉夫語系所使用的西里爾字母前身,並且翻譯聖經典籍,雖然當時傳教並不太順利,卻對斯拉夫文明的進步,影響極大。
聖露德米拉(St. Ludmila)與她的夫婿,相傳是由聖美多德施行浸禮,之後兩人在波希米亞地區推行基督教義,不遺餘力。而聖露德米拉封聖的主要原因,則是將此信仰傳給了她的孫子-聖瓦茲拉夫(捷克的守護神);但露德米拉也因為與小瓦茲拉夫太過親近,招來媳婦(也就是瓦茨拉夫生母)的妒忌,最後被媳婦派來的刺客,以頭巾絞殺而死。於是,頭巾成了聖路德米拉的象徵,不管是以雙手托住(在「慕夏之窗」中,位置大概就在聖西里爾和聖美多德的下方),或是以單手捉著(在查理大橋上,另一隻手正指著聖經,教導小瓦茲拉夫),非常容易辨認。
而瓦茲拉夫的父親戰死沙場,他在18歲繼位,將殺死祖母的生母放逐,積極建設國家,並致力推廣基督教。
7.三位一體玻璃花窗
還有「三位一體」的這三幅玻璃花窗是描述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圖像。
8.最後的審判玻璃花窗
在教堂中有著布拉格的市徽,市徽上方的彩繪玻璃,正是以「最後的審判」為題材製作的,位置應該是教堂外觀的金色之窗的下方。
9.20世紀彩色玻璃窗
整座教堂的彩繪窗,是怎麼地看不完的;另外挑了這一扇花窗,不是因為它出自於名設計師,而是在於它底下的兩個紅色框框,框框裡標記著的,可是一家保險公司的住址和電話。其實會標記著保險公司的住址和電話,是因為當時建造的過程經費不足,而這扇彩繪玻璃窗是由當地的保險公司出資贊助,自然而然,就得將贊助者的名號放置在這上頭,可見得置入性行銷行之有年啊!
10.祭壇
祭壇前的長廊建於1372年,長124公尺,高33公尺。聖壇上,醒目的哥德式窗格線條優雅繁複,上方高聳弧形的拱頂,兩旁拱型迴廊的建築架構,展現出歌德式教堂壯麗的氣勢。
11.賈斯伯貝特勒的大型木雕
環繞教堂一圈還見到一幅由賈斯伯貝特勒設計的大型木雕,刻畫了1621年白山之役戰敗布拉格,巴列丁奈特居民逃出費德烈特的情景。木雕右邊就是現在所處的城堡區,中間是伏爾他瓦河,橫跨河上的則是查理士橋,……有著布拉格的縮影。
12.聖約翰‧尼伯繆克之墓
進教堂必看的重點還有極為華麗銀造的「聖約翰‧尼伯繆克」( Sv. Jan Nepomucký St. John)之墓,是巴洛克建築師艾拉許於1930年運用二十噸銀打造,並裝飾以眾多浮雕木刻。聖約翰‧尼伯繆克是布拉格的第一位主教,傳說因為他與國王瓦茲拉夫四世意見相左,再加上王妃向他告解,他卻拒絕向國王透露其中的詳情,因此受到國王的酷刑對待,最後在1393年,將他割斷舌頭後拋入伏爾塔瓦河中。就在拋入河中的剎那,天使的光輝將他托出河面…………。天使把幕簾給拉起,猶如故事般的情結,天使將被丟進河裏的聖約翰托上來......。而聖天使手中的那塊盾牌上,紅紅的部位,傳說就是被憤怒的國王割下的舌頭,據說聖骨迄今仍未腐爛。教堂中也有一幅畫敘述著整個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