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這篇不限於不可不知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想到啥就寫啥,但回到臺灣、看到了一堆聳動的新聞內容後,就默默覺得標題還是要誇張一點,才能在茫茫網海中夠吸引到網友的注意。

*簡介

o捷克人
捷克的大多數居民是捷克人,屬於西斯拉夫人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受到社會主義影響的關係,我總覺得捷克人不愛笑,再加上捷克人標準的白皮膚、金頭髮、高挑的身材、厚實的肩膀,簡直有種戰鬥民族俄羅斯人的Fu,但在這酷酷的外表下有顆友善的心;不過大家可別期待捷克人人表現出親切熱忱的態度,對於捷克人而言,從事服務業只是一個工作,請尊重捷克人提供的服務。

o語言
捷克人講的是捷克語(čeština)、寫的是捷克文,捷克語屬於斯拉夫語族西斯拉夫語支,看慣英文的人,一開始一定會覺得捷克語超陌生的,字母大部分都看得懂,但是和在一起卻不會念(因為捷克文的h/p/l等子音後面不一定有母音,反正照念就對了),更重要的是~除了觀光地區的捷克講英文也可以溝通外,大部分的捷克人是完全聽不懂英文的!有一次我到比爾森的郵局寄信時,抽了號碼牌、準備到櫃臺詢問郵資時,我手上拿著信,用手先指了下信、然後跟櫃檯小姐講Send to Prague(Praha),想不到櫃臺小姐居然聽不懂!!!我像是唱盤跳針般一直重複著Send...Send...Send...然後又換了Mail,櫃檯小姐依舊一臉霧煞煞的看著我,最後只好用比手畫腳的方式,死命的指著信上面的地址,才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更妙的是,捷克人即使在整個溝通不良的時候,也只會不斷的用捷克文跟你對話,一句簡單的英文也不會脫口而出~這真是個很熱愛自己語言的民族。
此外,除了布拉格以外的觀光地區,路上雖然有景點指標,但通常只有捷克文,旅行的時候務必熟記捷克文稱,不要妄想用英文翻譯。

o經濟
捷克雖然是在1989年才脫離社會主義,但捷克在2009年就已經列入已開發國家名單喔!寶島臺灣目前仍然是開發中國家.....從IMF公布的未調整購買力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看,2016年臺灣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22,044.05美元(排名37)、捷克為18,325.89美元(排名41),臺灣人賺的還比較多咧!

IMG_20170202_01.JPG

捷克究竟贏在哪裡呢?評論是否為已開發國家的指標有12項,讓我們來超級比一比吧!從下面的表格可知,捷克的總項數是9、而臺灣只有5,不過就算比了,我還是搞不懂取得項目分數的標準在哪,也許臺灣人雖然有錢,但臺灣仍然不夠繁榮、也不算個好國家吧!

IMG_20170202_02.JPG

o物價
捷克的物價與鄰近的國家相比,算是相當平易近人,一整份豬腳或半隻油封鴨300克朗還有得找,如果各位參加旅行社舉辦的捷奧XX日遊,在捷克看到心動的紀念品就買吧!一定比奧地利便宜。

o越南人
捷克居民中,亞裔人口最多的是越南人,這是因為1970年代捷克與越南政府根據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互助理事會(COMECON)互惠原則,雙方簽屬合約,越南政府派遣留學生及客工(Guest Workers,簡言之就是外勞)前往捷克,學生以學習理工科為主,少數學習語言及文學,客工主要從事機械業與輕工業;越南政府認為這些留學生與客工將來歸國可以貢獻其所學與技術,然而1989年捷克發生絲絨革命,雖然根據合約這些越南人應該歸國,不過,許多當時在捷克的越南人趁著捷克新政府尚未步入正軌之際,選擇留在捷克。
越南人在捷克的勢力大到在布拉格有兩個越南村,此外,在捷克看到的亞洲餐廳,大部分都是越南人經營的,除了炒飯炒麵外,還有河粉、春捲等越南菜色,但對我們而言,這些餐廳是中國人還是越南人開的其實沒差,因為吃起來都很油....

IMG_20170202_03.jpg

*旅遊
o旅遊季節
捷克適合旅遊的季節是4月到10月,不過我這建議並不適以氣溫來看,而是就有太陽的白天時間長短分析的;捷克夏天使用歐洲中部夏令時間,從每年3月最後一個周日1:00開始,到10月的最後一個周日1:00結束,也就是每年3月最後一個周日起床後會少一個小時、10月最後一個周日可以多睡一個小時,這時間的變化造成了4月及10月的日出日落時間與生活作息較為符合,且從4月起至10月底間有超長的白天,這也是歐洲旅遊旺季是夏季的原因之一,如果各位請了寶貴的休假、花了機票錢、飛了12小時抵達捷克,當然希望即使到了晚上7點,仍有足夠的陽光可以拍出美麗的照片。

IMG_20170202_04.JPG
o插頭(座)
捷克的電壓是230福特、50HZ、歐洲規格雙腳圓形插頭。插座對我來說是個複雜的東西,一共分為A-P15種(沒有H,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捷克用的是歐洲規格的E、F、G三種,只要帶著這款轉接頭,到周圍的德國、奧地利、波蘭、斯洛伐克、甚至北歐都可以用,在這裡有個小地方要提醒各位注意:轉接頭要找那種嵌入式的喔!
下方F跟G款的插頭前方都有一個大大的圓形插頭,這是因為捷克不少插座是下凹式的,胖插頭會緊緊的卡在插座中,我曾經嘗試用類似E款的小型轉接頭想要插上手機充電器,但是小型轉接頭的高度小於插座凹下的高度,也就是說.....手機充電器太胖了、卡在圓形插座上,無法接上轉接頭。

IMG_20170202_05.jpg

o數字手勢
捷克(基本上可以適用至整個歐陸地區)的數字手勢跟臺灣不大相同,在捷克伸出食指,沒有人會知道那是1,一定要比出「讚」才行。我個人覺得旅遊時學會數字手勢是相當有幫助的,像我這種不會講捷克文的人,到冰淇淋、麵包店、Pizza店買吃的時候,都是先用手指向某樣食物、再比出數字手勢,聰明的老闆就知道我要買啥了。我們曾經問捷克人:你們的數字6以上就得要用兩隻手才比得出來,不是很不方便嗎?捷克人表示:我已經習慣了,用兩隻手比出的才是數字,如果其中一隻手拿著東西,那就把東西放下來再比!

IMG_20170202_06.jpg

o換匯
關於換匯這檔事......其實我個人覺得換匯沒啥難的,看要付出多少的成本而以,但不少網友在背包客網站詢問是否可以在出發前換匯,似乎大夥對於換不到克朗這件事相當擔心,所以還是留點篇幅給換匯。若各位搭乘飛機直接抵達布拉格機場,機場內就有地方可以換匯了(雖然匯率不優),若是由其他國家搭乘火車到布拉格,火車站也可以換匯,此外,各觀光小鎮都有小型的換匯亭,甚至連Mall或超市內都可以換匯,只是各地的匯率差異很大,是否會拿到假鈔我就不得而知了,只能說~我在捷克放空時,沒聽到過有人拿到假鈔。
話說2015年初冬,許先生的同事L小姐到捷克出差,當她趁周末到布拉格走走時,由於手邊的克朗用罄,L小姐只好在布拉格國家博物館附近尋找換匯點,最後她選了一家排隊人潮最長、看起來匯率最優的小店換匯,沒想到當L小姐拿到現金時,頓時發現克朗比想像中的少了好多,偏偏當她拿到克朗時,鑒於後面還有長長的人龍,沒有特地花時間逐一清點,就在水單上簽名了!L小姐開始回想匯率看板上是否有寫著手續費的字眼,答案是沒有,最後她把水單拿出來仔細的看費用明細,才發現店家收了20%的手續費!這不是一個我杜撰的故事,而是真時發生過的事件,所以還是要再三提醒大家:換匯時要多加注意。
如果各位有到布拉格有臺灣店員的那家菠丹尼採購,菠丹尼除了提供以歐元結帳的服務外,還可以直接跟店家換歐元喔!其實用店家二字不大正確,據店內的臺灣店員表示,捷克店的帳務跟財務都是捷克人處理的,臺灣人只負責產品介紹,並不會插手店內業務,當需要歐元交易時,就先由臺灣人算好金額、換克朗給你,再跟捷克人結帳~這是兩個系統。我們曾經因為結帳時發生意外,導致手邊有太多的克朗,菠丹尼的臺灣店員便詢問我們要不要跟她們換歐元,當時她們的結算匯率與捷克央行的當日報價一模一樣,買價與賣價間當然有價差,不過應該算是相當正常合理。

IMG_20151131_08.jpg

o小費
在捷克用餐沒有一定要給小費,我們在餐廳用餐時有不少歪國人是不給小費的,至於我們呢?通常我們會給10%左右、讓總消費金額湊成整數的小費。

o手機
在捷克如何上網呢?申辦捷克門號方便嗎?我剛到捷克時,許先生到比爾森的O2門市,買了一張200克朗的Sim卡,這張預付卡可以在4週內(也就是1週50克朗)撥打電話並在50M的的範圍內上網,如果1週上網數據量超過50M就會另外扣錢;這個方案對我而言就夠了,因為住宿時旅館有網路、出門時導航不用網路,只要不要一直滑影片或圖片,50M綽綽有餘。捷克最常見的電信公司O2與T-Mobile還有各種不同的預付卡方案,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Google關鍵字Q2/T-Monile+Czech+Prepaid。

*交通
Student Agency
Student Agency是捷克最常見的長途巴士~不過這家公司也有提供航空及鐵路運輸服務,它的巴士俗稱小蜜蜂,因為車身是超顯眼的黃色,再加上向前突出的車燈,整個就是隻蜜蜂來著;巴士上可以看影集(只有捷克文的)、報章雜誌(只有捷克文的),車掌小姐還會一個個詢問要喝甚麼飲料......照例是用捷克文問,有咖啡、巧克力、檸檬紅茶可以選(超都甜)。

IMG_20170202_07.png

在這裡要分享的是~如果各位要買Student Agency的巴士票,記得先登入成為會員喔!註冊完成收到一封確認信件後,再點選Ticket login,進入後會看到左邊的Credit login跟右邊的Ticket login兩種,將確認信中的Credit Number輸入Credit login後就完成登入程序。為何要特地寫這一大段落落長的說明呢?因為login後購票有折購!以比爾森到布拉格的車票而言,原價100克朗、會員價80克朗,8折ㄟ!付款後只要將購票後的卻認畫面或者是購票成功的郵件拿給車掌小姐看,她就會放人上車了,而且網路購票除了可以自己選座位外,在未發車前還可以隨時更改車次,超便利。

IMG_20170202_08.JPG

 

o自駕
由於我不會開車,寫這段實在是有點虛虛的......在夏天自駕遊捷克最大的困擾是~一定會遇到修馬路而需改道的情形,所以當各位塞在馬路上時,就可以懷疑前方是否在修馬路,然後觀察周邊車輛是否有人倒車往叉路開,再考慮是否要走替代道路,其實捷克替代道路的指標相當清楚,只不過只有捷克文,要知道途中經過的捷克地名才有辦法跟著指示開。
在捷克停車幾乎都要收費(好像只有郊區超市前的停車場不用收費),請自行到機器付款後、將收據放在前方車窗下,當我們不確定是否要付停車費時,我通常都會走到旁邊的車子、死命的往車窗內看是否有收據的蹤影......沒錯,停車費是要預付的!所以得要先想好要玩多久才行。此外,大部分的機器不收紙鈔,而4小時的停車費可能要價百元,所以,請準備大量的零錢。許先生的學弟到捷克蜜月旅行時,就是採取租車自駕的方式,不過他當時不曉得有的地方要付停車費,所以在快樂的蜜月行程結束後,就收到租車公司的信用卡扣款帳單了......這告訴我們,別以為車子是租的,人跑了就不用付錢!

*飲食
o啤酒
捷克是啤酒大國,每人每年的平均啤酒消耗量名列世界第一,到捷克旅遊一定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暢飲當地啤酒(請詳捷克~你要喝哪款啤酒?)。關於啤酒,有兩件是要跟各位分享,首先,捷克的小型啤酒廠相當多、在地化又做得非常好,所以某些城鎮的啤酒吧(Pivo Var)只能喝到特定品牌的啤酒,且店門口的招牌就會清楚的告訴大家餐廳裡賣的是甚麼酒,到了餐廳內點啤酒時,千萬不要白目的問服務人員有沒有賣某某牌啤酒,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向當地自傲的啤酒廠挑釁。

IMG_20150714_05.jpg

不喝酒精飲料的朋友,可以試看看無酒精啤酒(Nealkohol,Ne就是No的意思。我們好幾次向臺灣來的訪客介紹無酒精啤酒時,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無酒精,ㄡ,就是黑麥汁吧。黑麥汁是麥芽醣化,由於沒進到發酵程序所以沒有酒精,主要成份是水、葡萄糖漿(所以臺灣的黑麥汁喝起來都甜甜的)、大麥麥芽、焦糖、啤酒花萃取物、二氧化碳等等,而無酒精啤酒主要是給需要開車但又想喝酒的人飲用,雖然沒有酒精、卻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啤酒,製程與一般啤酒完全相同,要走完完整的發酵與釀造程序,但在最後加入一到工序把酒精抽走,喝起來就跟一般啤酒一模一樣。

o餐點
為何我強烈推薦各位到捷克喝啤酒呢?因為捷克的餐點90%是肉,剩下的10%是馬鈴薯,如果不配啤酒,整份餐吃不到一半就會覺得超膩的,來捷克就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才搭!
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要介紹啥必吃捷克特色菜,因為東歐的傳統菜餚都差不多,很難區分出哪個是捷克的、哪個是德國的、哪個是......所以我只能介紹在捷克常吃到的一些菜色。
-匈牙利湯(Goulash),又古拉什、古亞士,是一種蔬菜、牛肉加上甜椒熬成的濃湯,多半放在麵包裡一起吃,雖然一道麵包湯就會吃的超飽的,但是強烈建議搭著麵包一起吃,單喝湯有點鹹阿!
-烤豬腳,捷克的豬腳以烤的為主,會烤到吃完豬肉時,豬腳還散發出淡淡焦香味,豬腳的沾醬則有切成絲的Wasabi、黃芥末醬跟酸黃瓜~德國雖然也有烤豬腳,不過多半會搭德式酸菜一起吃,
-烤鴨,通常一份是半隻,鴨皮會烤的酥酥的,臺灣人可會覺得有些烤過頭了、烤到鴨肉都沒有湯汁,不過,捷克的烤鴨吃的時後多半會附上酸甜的醃紫色高麗菜,鴨肉沾醃菜的醬汁正好開胃。
-烤雞翅,常見的有BBQ跟香料烤雞翅兩種,口味跟臺灣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喝啤酒的配菜。
-烤三層肉,拿臺灣魯肉用的三層肉放在烤箱或炭火上烤,成品有種偽臘肉的Fu,但其實不大鹹,油脂也在烤的過程中瀝掉了。
-煎豬里肌肉排,這道菜非常容易看到,用香草簡單調味後乾煎,我個人覺得~煎完以後豬肉白白的、賣像不佳肉又乾,不過這道菜的分量不多,所以當我吃不大下的時候,就會選這道。
-炸小牛排,維也納的炸小牛排捷克也吃的到,畢竟奧地利跟捷克以前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
-啤酒漢堡,就是漢堡肉的部分會先用啤酒醃過,吃起來有點淡淡的啤酒味(就是有點苦味),但我個人覺得啤酒漢堡相當有趣,不同品牌的啤酒會有不同的味道,很有捷克人的Fu。
-涼拌捲心菜(Coslaw),是一道主要由生捲心菜和胡蘿蔔切成碎塊做成的沙拉,通常用美乃滋跟檸檬汁(醋)調味,為何要特別介紹這道呢?因為在捷克想要吃青菜,大部分只有三種選擇~烤青菜(甜椒、節瓜、洋蔥跟茄子)、薯條(馬鈴薯也算是青菜!)跟涼拌捲心菜,捷克餐廳很少賣搭配千島醬或油醋醬的沙拉......

o打包或外帶
為啥要特別講打包這件事呢?在捷克請餐廳打包,是要另外收費的喔!!!以我們在捷克的越南餐廳外帶為例,餐廳會用照片中的這種保麗龍裝食物,每個保麗龍盒要收10克朗;各位一定想問......ㄟ......這安全嗎?當然不安全啦!!!當我們餐點放在大碗裡拌勻時,肉下方的保麗龍可以看到一個個下凹的小洞,看起來就像是保麗龍被豬油的熱度融化了......我不是念理工的,要是這裡形容的太可怕了,還請各位多多見諒。
好一點的餐廳打包時會用耐熱達140度的PP5號塑膠盒,次差一點的會在保麗龍盒內鋪一層鋁箔紙,但是只要到Shoping Mall裡面用餐,販賣亞洲食物的餐廳,幾乎都是用未標示號碼的塑膠盤裝食物的,所以我們出門玩耍時,都會自備食品級塑膠袋自行打包,話說這塑膠袋也是我從臺灣帶去捷克的,捷克超市賣的小型塑膠袋,好像沒有區分是不是食品級的......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食物就是要在餐廳享用或回家自己煮,如果在外面隨邊吃點東西,幾乎都是準備三明治等冷食,或者乾脆帶未開封的火腿、起司、吐司出門,到現場直接組裝享用,所以也就沒有塑膠袋不耐熱的問題啦!

IMG_20170202_09.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捷克 需知 旅遊需知
    全站熱搜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