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先生禮拜三下午要到布拉格辦點事情,所以我早上自己搭乘Student Agency的巴士到布拉格閒晃,等到許先生辦完事後再搭他的便車回比爾森。今天閒晃的主題有兩個: 大衛·切爾尼(David Černý)跟 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aria Mucha)。
大衛·切爾尼(David Černý)1967年12月15日出生在捷克布拉格,1988年到1994年就讀於布拉格實用美術學院,其間就開始參加各種群體藝術行為表演、戲劇電影的舞美設計,還客串過角色。1994年到1996年間,旅居美國紐約,曾在惠特尼博物館做獨立研究。他說,美國最大的問題是人們的矯揉造作,「在我剛剛決定要移居過去的時候,我發現因為我是那個捷克斯洛伐克的雕塑家,所以每個人對我都很好,這一點讓我很生氣」,於是,他選擇了回國。近二十年來,大衛·切爾尼分別參加過在巴西、美國、奧地利、德國、烏克蘭、韓國,和捷克舉行的數十個展覽,包括個展;他的作品分別被聖地牙哥現代博物館、布拉格德國使館、華盛頓捷克使館,和柏林查理檢查哨博物館等永久收藏。
大衛·切爾尼真的是一個很有Guts的藝術家,話說2013年捷克內閣因爆發收賄醜聞而下台,但這些政客仍在檯面下操控捷克的政府運作,所以大衛·切爾尼在10月大選前幾天、趁首位民選總統 Zeman拜訪烏克蘭時,將十尺高的紫色中指(Gesto)雕像放置在伏爾塔瓦河上、查理大橋旁,這個中指似乎指向著城堡的方向。現在站在查理大橋旁往旁邊看,當然看不到這個雕塑作品;布拉格有許多大衛·切爾尼的作品,不過網路上曾經Po過位在MoYA-Artbanka Museum的 槍(PISTOLE NYC)跟鯊魚(Shark)、 Dlouhá 街上的孕婦(In Utero)等,本次閒晃都已經看不到了。
今天的行程從Metro A線的Malostranská站開始,網路上曾有一篇文章~15座世界最美的地鐵站,布拉格A線的地鐵站名列其中,理由是: 設計跨越眾多多樣化建築風格,車站裡獨特的瓦面,充滿未來的感覺,而且沿線各站都有著不同的顏色,凹凸圖案重複的鋁瓦,地磚沿著軌道和曲線安裝在牆壁和天花板上,這些微妙的變化,從站與站之間給旅客作導航!
從捷運站走5分鐘左右,就可以到卡夫卡博物館(Kafka Muzeum),博物館前中停放著大衛·切爾尼2004年的作品流(Čůrající postavy), 兩個肆意的裸男轉動臀部,直挺挺地在捷克國土形狀的水池裡解放(照片上看不出來,但其實是有小小的水柱的),網路上寫說如果傳簡訊到雕像旁邊的號碼,裸男就會轉動臀部 「寫」出簡訊的內容,不過我晃了一圈都找不到電話號碼。
經過查理大橋下方的另一座不知名橋樑時,無意間發現橋上被掛上了許多鎖,正好有一艘遊布拉格的船開過來,船上正前方的人拿著相機不停的拍照。
接著往小城區附近的Vlašská街前進,Vlašská街上有許多的大使館,街口還設了多名警察、拿著探測器逐一檢查每輛車的車底是否有爆裂物。剛好遇到伯朗咖啡廣告電車,雖然看不懂捷克文,但Mr. Brown的識別度真高啊!伯朗咖啡在捷克也算高檔消費品,鐵罐大小一罐要價46.9克朗,同樣容量的illy咖啡只要32.9克朗。
在小陡的Vlašská街走了好久,終於到了德國大使館。大衛·切爾尼的第一件作品~四條腿的汽車(Quo vadis ),1989年萊比錫與柏林發起推倒柏林圍牆、東西德合併運動時,不少東德人趁著到布拉格旅遊時、衝到西德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大衛·切爾尼於是在1990年創作了四條腿的汽車象徵當時脫德的人。
這件作品現在收藏在德國大使館的庭院內,放在這裡真能反映出作品的意義啊!不過大使館大門深鎖,得按門鈴才會有人來開門、無法隨意參觀(這張照片是網路上抓的......);我到的時候剛好有人在門口詢問事情,我就著門縫往內看,裡面的確是廣大且美麗的庭院無誤。
接著走回查理大橋、在查理大橋中央下樓前往康帕島(Kampa),在康帕島博物館旁邊的就是大衛·切爾尼在2000年創作的嬰兒(Miminka Babies),這些高過一層樓的巨嬰臉上沒有五官,臉上是有如百葉窗的條紋,也有點像是條碼。
除了康帕島博物館外,嬰兒們也被安置在高高的茲科夫電視塔(Žižkovský vysílač),從布拉格市中心地區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們,這些爬電視塔的嬰兒給人恐怖片的Fu......這張照片也是網路上抓的,除非有超級大砲相機,否則很難拍到216公尺高的嬰兒們。
博物館旁的河堤上站了一整排的黃色企鵝,充滿歷史感的查理大橋與現代風格的黃色企鵝,畫面看上去相當有趣,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一排企鵝放在這裡。
過了查理大橋後,往右邊走到紮布蘭得利(Na Zabradli)劇院,在劇院外牆轉角處,掛著一團粉紅色的東西,那是大衛2008年的作品胚胎,夜晚胚胎會發出溫柔的光芒,還有心臟般的蠕動。
路經胡斯廣場時,廣場上正在準備近期的活動,飛機的機頭與機翼還沒有安裝完成~每次經過胡斯廣場都有不同的驚喜啊!
接著走到捷運站Národní třída,在Husova街往上看,會發現街角上一個形似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憂鬱男子正單臂掛在一根杆子上,這是大衛·切爾尼在1997年的作品吊著的人(Viselec),網路上有些人稱為倒吊的人,其實他只是掛著、並沒有倒吊;西格蒙德·佛洛德是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小時候我曾試著看過他的名著「夢的解析」,不過看了半天還是難以理解書中深奧的道理。
Národní třída站旁、波西米亞購物中心旁邊廣場上佇立著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的頭像,這尊 10米高40噸重的卡夫卡頭像「K」是大衛·切爾尼在2014年的作品, 10米高40噸重的卡夫卡頭像「K」,42層鋼板無規則轉動,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大衛·切爾尼以糾結扭曲、形式不斷變換的卡夫卡頭像,以此表現其不斷糾結反思、自我懷疑的一生。
最後走到捷運站Můstek A線的瓦茨拉夫廣場(Václavské náměstí),廣場旁有一棟現在變成購物中心盧策納宮(Palác Lucerna)。
走進盧策納宮就可以看到大衛·切爾尼的這座騎倒馬的瓦茨拉夫雕像(Kůň),這是切爾尼1999年的作品。捷克守護神、民族祖先聖瓦茨拉夫昂首騎在倒吊的死馬上,是大衛·切爾尼對國家博物館(Národní museum)、 Josef Václav Myslbek(1848-1922)設計的聖瓦茨拉夫騎馬像的另類致意;把馬搞成四腳朝天、舌頭耷拉出來,是切爾尼的惡作劇,作品受到了很多民族主義者的質疑,也引發轟動和反思。有人說,這件雕塑的意義在於諷刺當力量坍塌,卻完全對現實沒有意識的情形;也有人說,有些事情已經顛倒了,人們還在假裝視而不見;也有人說,這種演繹被認為是對捷克傳統的諷刺和自嘲。
瓦茨拉夫廣場上正在舉辦幫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的捷克國家隊加油活動,撐竿跳選手奮力跳過高舉的欄杆,圍觀的群眾立刻爆出如雷的掌聲。
不過最令人開心的還是活動旁的Birell攤啦!有免費的檸檬口味無酒精啤酒可以試喝,雖然工作人員很小氣的只倒了1/3杯,但大太陽下能夠來杯清涼的啤酒解渴,讚啦!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大衛·切爾尼(David Černý)
http://www.davidcerny.cz/
大衛·切爾尼(David Černý)1967年12月15日出生在捷克布拉格,1988年到1994年就讀於布拉格實用美術學院,其間,就開始參加各種群體藝術行為表演、戲劇電影的舞美設計,還客串過角色。1989年參加了「新絕妙」地下群體藝術展。1990年參加比利時考垂克(Kortrijk)藝術雙年展並獲獎。
1994年到1996年間,旅居美國紐約,曾在惠特尼博物館做獨立研究。他說,美國最大的問題是人們的矯揉造作,「在我剛剛決定要移居過去的時候,我發現因為我是那個捷克斯洛伐克的雕塑家,所以每個人對我都很好,這一點讓我很生氣」,於是,他選擇了回國。
大衛·切爾尼1996年獲得勃洛克·柯拉斯納(Pollock Krasner)基金會獎。2000年獲得因特伊赫·哈魯佩茨基(Jindřich Chalupecký)藝術獎。近二十年來,大衛·切爾尼分別參加過在巴西、美國、奧地利、德國、烏克蘭、韓國,和捷克舉行的數十個展覽,包括個展。
他的作品分別被聖地牙哥現代博物館、布拉格德國使館、華盛頓捷克使館,和柏林查理檢查哨博物館等永久收藏。
1.四條腿的汽車(Quo vadis )(1990)
地址:Jiřská 3/1, 119 00 Praha
《四條腿的汽車(Quo vadis ) 》是切爾尼的第一個作品,這是切爾尼在萊比錫時,看到許多東德人藉由到布拉格旅行,逃到布拉格的西德大使館尋求庇護,有感而發而作。目前放在布拉格德國大使館Lobkovickém Paláci的庭院中。
2.槍(PISTOLE NYC)(1994)
地址:???
那是大衛1994年的作品《槍(PISTOLE NYC)》,象徵著家庭暴力比真實的手槍子彈殺死更多人。
3.掛著(Viselec)(1997)
地址:50.084264, 14.418328
在舊城區Husova街往上看,會發現街角上一個形似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憂鬱男子正單臂掛在一根杆子上,別擔心,並沒有人要自殺,這是一座從建築上吊掛的塑像,這件作品叫做《掛著》。是由捷克最富有爭議的雕塑家,大衛塞爾尼於1997年創作的,名為Viselec(吊著的人),作者並未明說該雕像的創作意圖,留給大眾豐富的想像空間。這座雕像先後在密西根、倫敦、柏林、斯德哥爾摩等地展出,引起不小的轟動。在密西根展出時,曾被群眾誤認為是要自殺的真人從而叫來了員警和消防隊員。現在,這座奇特的雕像又回到了出生地布拉格。
4.騎倒馬的瓦茨拉夫(Kůň)(1999)
地址:Štěpánská 61、116 02 Praha 1
網址:http://www.lucerna.cz/cz/
盧策納宮(Palác Lucerna)是捷克前總統瓦茨拉夫·哈威爾的爺爺Vácslav Havel於1907至1921年間投資興建的,由捷克最早推廣鋼筋混凝土建築的Stanislav Bechyně(1887-1973)設計,是布拉格首批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一,屬於新藝術運動與現代主義結合的風格。設計最初它就被定義為一個多功能、複合式的建築,包括電影院、劇院、商店、餐廳、咖啡館。如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音樂俱樂部,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辦布拉格國際爵士音樂節的演出。
吸引遊客的是大衛·切爾尼的這座騎倒馬的瓦茨拉夫雕像(Kůň),在這件作品中,大膽而極富想像力的大衛讓手持長矛的聖瓦茨拉夫騎在一匹懸掛在空中、頭朝下的死馬肚皮上。捷克守護神、民族祖先聖瓦茨拉夫昂首騎在倒吊的死馬上,這是切爾尼1999年的作品。在布拉格市中心瓦茨拉夫大街一端,有座著名雕塑,瓦茨拉夫手握長槍騎在高頭大馬之上,隨時準備著在危急時刻挽救捷克民族。把馬搞成四腳朝天、舌頭耷拉出來,是切爾尼的惡作劇,作品受到了很多民族主義者的質疑,也引發轟動和反思。有人說,這件雕塑的意義在於諷刺當力量坍塌,卻完全對現實沒有意識的情形;也有人說,有些事情已經顛倒了,人們還在假裝視而不見;也有人說,這種演繹被認為是對捷克傳統的諷刺和自嘲。
5.嬰兒(Miminka Babies)(2000)
康帕博物館(Museum Kampa)
地址:U Sovových mlýnů 2, 118 00 Praha 1
網址:http://www.museumkampa.cz/new/en/
康帕博物館(Museum Kampa)是捷克布拉格的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展示中歐特別是捷克的藝術作品。該博物館於2003年開館。位於康帕島的東岸。
夏天到老城廣場散步,會發現那裡趴著幾名黑色巨嬰,嬰兒臉部沒有五官,代之以換氣扇、空調、篩檢程式般的橫紋,那是大衛的作品《嬰兒(Miminka Babies)》,2000年在廣場展出。一年之後,巨嬰族爬上了高高的茲科夫電視塔(Žižkovský vysílač),從布拉格市中心地區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們,還有三件被放在坎帕島(Kampa)上。
布拉格玉米筍狀的電視塔,在建設初期曾經備受爭議,人們嫌這個現代設計和周圍的民居格格不入,終於見怪不怪了,2001年起,塔壁爬上了一群黑嬰兒,嬰兒大約三米長,二米多高,沒有五官,面頰如同空調機的橫棱線。
6.Brown-nosers(2003)
地址:Holečkova 789/49, 150 00 Praha 5-Smíchov
大衛在布拉格的FUTURA Gallery設置一個永久的裝置藝術「Brown-nosers」,這是兩個只有腰部一下身體、用臀部對著外面的男人,可以爬上梯子鑽進男人肛門的位置觀賞兩位捷克政客(總統Vaclav Klaus與 Milan Knizak)互相餵食的影片,此處同時會撥放We are the Champions音樂。
7.流(Čůrající postavy)(2004)
地址:Cihelná 635/2b, 118 00 Praha 1
卡夫卡博物館(Kafka Muzeum)門前有兩個肆意的裸男,他倆轉動臀部,直挺挺地在捷克國土形狀的水池裡小便。這是大衛·切爾尼2004年創作的《流(Čůrající postavy)》。如果給它們發短信,那兩個銅塑男人,會用小便的方式在水池裡把短信內容寫出來。切爾尼更喜歡解釋這個俏皮的智慧化設計,而說到水池的捷克地圖形狀,他輕描淡寫:「只是碰巧而已。」
遊客可傳送簡訊到雕像旁邊的號碼,這兩個裸男就會「寫」簡訊的內容。
8.鯊魚(Shark)(2005)
地址:???
在AMoYA-Artbanka Museum還有大衛2005年的作品《鯊魚》,在充滿綠色物質的水槽裡,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全身赤裸的從背部被銬起來,作品創作於海珊死刑執行前一年,並有「一個活著的人死亡的物理不可能性(The Phi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題字。
9.ENTROPA(2009)
地址:The Justus Lipsius building,布魯塞爾
2009年捷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那件懸掛在歐盟議會大廈的主題雕塑 ENTROPA,16米見方,藍色外框,裡面由歐盟成員國地圖形狀組成了錯位的拼圖。作品濃縮了民間對每個國家的成見,用另類手法呈現出障礙和分歧,逆向地提示人們超越的必要,作品標題「成見是應該被消除的障礙(Stereotypes are barriers to be demolished)」。
奧地利的反核姿態成了把柄,被塑造成四座飄著白煙的核反應爐冷卻塔;法國版圖上隨隨便便掛了塊白布,紅字上書「GREVE(罷工)」;波蘭以保守著稱,結果幾個波蘭教士,擺出1945年美軍造型,力挺同性戀彩虹旗;立陶宛上面站著五個身穿制服的小人,朝著境外撒尿,主題是紀念獨立,歷史的錯誤是否真能如此排空呢?西班牙是陽光下的水泥大地,上面放了一顆分離主義炸彈;葡萄牙國土上則扔著幾塊牛肉,細看才發現,那是曾被葡萄牙殖民的版圖形狀。
拼圖右上角,掛著一個宜家紙盒,看不到裡面裝了什麼,據說,裝的是瑞典;紙盒下方那片「國土」,是衛生間樣的瓷磚,上面插著管子,流著紅黃藍色的液體,這是土耳其馬桶創意,保加利亞大概因為生產衛浴設備就被詮釋為土耳其馬桶,難怪人家要急;盧森堡在標售,聽說上面寫的聯繫電話就是設計師的號碼;德國最忙,交錯的高速路,汽車奔跑,有人因為形狀聯想到納粹標誌;丹麥是彩色樂高(LEGO)積木的作品,比利時是一個巧克力包裝盒,裡面還有四顆貝殼巧克力,匈牙利地圖上堆滿了西瓜和肉腸,而斯洛伐克被包裹起來,讓人聯想到匈式香腸,提示著他們被匈牙利統治的歷史。
看到桑拿木板條鋪滿陸地,會想到芬蘭,可上面有大象、犀牛,和鱷魚,誰能說芬蘭如若擁有這樣的熱帶國土不是件美好的事?平原為主的拉脫維亞卻山脈綿延,注解著——如果我們有山。波浪起伏的海面上,只剩下七座尖塔,那是被淹沒的荷蘭,還能看到森林大火後的希臘廢墟……
義大利是綠茵場,愛爾蘭是風笛的皮囊,羅馬尼亞則是鬼屋遊樂園,斯洛維尼亞告訴人們,上溯到1213年,第一個遊客到此一遊,似乎在追問,我們是外來者還是原住民。捷克自己的版圖上,以歐盟歐元懷疑論著稱的總統克勞斯的言論,喋喋不休地閃爍著。英國似乎被人們遺忘了,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沒有人會忘記英國在歐盟內的微妙距離。
大衛·切爾尼聲言想要測試一下歐盟的幽默感和包容心,想提示歐盟少點嚴肅。當藝術家與過去的當下的抑或是將來的社會現實深刻糾結,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則不僅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中,亦在作品之外;而他的新作品,也總是讓人們感到,既在期待之中,又往往意料之外,這或許是很多藝術家所希望的狀態。
10.胚胎(Embryo)(2008)
地址:Anenské nám. 209/5、115 33 Praha 1
紮布蘭得利(Na Zabradli)劇院外牆轉角處,掛著一團粉紅色的東西,那是大衛2008年的作品《胚胎》,夜晚《胚胎》會發出溫柔的光芒,還有心臟般的蠕動。
11.被提升的倫敦(London Booster)(2012)
2012年,大衛為了幫捷克國家隊加油、以倫敦奧運會為主題創作了《被提升的倫敦(London Booster)》,他以倫敦的紅色雙層巴士為藍本,製作出了「會做俯臥撐」的紅色巴士,據說該巴士一邊做俯臥撐一邊還會發出喘息的聲音,引發關注和熱議。這件作品在完成為奧運會捷克國家隊加油的使命後,目前放在倫敦的Business Design Centre外面,當地人戲稱為Czech Bus。
12.孕婦(In Utero)(2013)
地址:???
金屬人《孕婦(In Utero)》是2013年的作品,跪坐在老城區一個五岔路口的街心空地,人們可以鑽到《孕婦》體內觀看子宮的構造,傾聽裡面的聲音,據說鑽了可以增加桃花運。
13.中指(Gesto)(2013)
中指(Gesto)是切爾尼在2013年10月選舉前四天、趁總統Zeman拜訪烏克蘭時 將十尺高的紫色中指(Gesto)雕像放置在伏爾塔瓦河上、查理大橋旁,這個終止似乎指向著城堡的方向。捷克總理Petr Necas帶領的內閣因在2013年6月爆發收賄醜聞下台,總統Zeman雖在7月以技術官僚重組內閣,但這個內閣在很大的程度上仍受在8 月辭職的政客抵制。
14.卡夫卡(K on Sun)(2014)
地址:Jungmannova 31、110 00 Praha 1
在切爾尼眼裡,有現代文學之父之稱的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是超級幽默的寫作者,2014年他給布拉格市中心裝上了10米高40噸重的卡夫卡頭像「K」,42層鋼板無規則轉動,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好像大片特技在眼前演繹的感覺。
雕像所在的建築物旁就是卡夫卡曾工作的保險公司,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裡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切爾尼以此為出發點,創作了糾結扭曲、形式不斷變換的卡夫卡頭像,以此表現其不斷糾結反思、自我懷疑的一生。
15.兩個捷運站通道
地址:在Hurka與Luziny間的橋上
捷運在通過Prokopský Potok湖上的通道外裝飾著有如外星怪物般的觸角。
16.遇工廠(MeetFactory)
地址:Ke Sklárně 3213/15, 150 00 Praha 5
遇工廠(MeetFactory)坐落在伏爾塔瓦河西岸的快速路邊上,緊鄰鐵路,是一座廢棄的老廠房,建築外表都不曾被打掃過,從那裡路過的時候,不起眼的破樓上掛著兩輛變形的紅色汽車,原來那正是工廠入口上方,命名是紅汽車,雕塑的名稱叫肉(Meat)。
Meet Factory由藝術家David Černý於2001年成立,為一非營利當代藝術組織,致力於促進一般大眾與當代藝術的交流,鼓勵視覺藝術、戲劇表演、音樂、跨領域等領域的發展,並提供國際間個體、組織聯結的平台。
遇工廠(MeetFactory)與肉工廠(Meatfactory)同音,標誌物就是Meat(肉Meat和會面、相遇Meet同音),半扇標著部位編號的豬肉。2007年10月1日,這裡的首展「失去的清白」開幕,展出了多位藝術家未必成熟的處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