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羅馬鬥獸場後,我們先到鬥獸場旁的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其實君士坦丁凱旋門不在古羅馬廣場內,但是羅馬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有兩座在廣場內,所以就放在這一起介紹。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312年,這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於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擊敗他的內兄弟馬克森提烏斯(就是梵諦岡博物館拉斐爾畫室的君士坦丁室壁畫故事),這場戰役確立君士坦丁一世的獨裁地位

凱旋門上方的浮雕板是當時從羅馬其它建築(如圖拉真柱)上直接取來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如安東尼、哈德良等的生平業績,下方則主要描繪的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鬥場景。君士坦丁凱旋門是凱旋大道的終點,戰士凱旋歸來時,接受歡呼的皇帝或將軍,由城外沿凱旋大道入城,穿越君士坦丁凱旋門後,隊伍向左轉,循「聖道」(ViaSacra)前進,再穿越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便是權力核心古羅馬廣場。

IMG_20151004_60.jpg 

中間那條就是聖道,照片中聖道的盡頭是提圖斯凱旋門、右手邊是維納斯神廟(Templum Veneris et Romae)、左手邊是帕拉蒂尼山(Collis Palatium)。維納斯神廟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古羅馬神廟,崇拜對象是幸運女神維納斯和永恆的羅馬,神廟始建於121年、建築師是哈德良皇帝,長145公尺、寬100公尺,由150支石柱迴廊所圍繞(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其後多次損毀,1612年大規模重建後改名為聖方濟加堂(Santa Francesca Romana)。帕拉蒂尼山是當時的豪宅區,有錢人在高處俯視著古羅馬的人民。聖道是用大小不一的圓型石頭鋪成石板路,我穿著布鞋在上面走都忍不住嗆俍,真難以想像當時的馬匹怎麼拉著兩輪戰車在上面徐行。

古羅馬廣場又稱「古羅馬市場」,有「露天博物館」之稱,曾是古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現今出土的遺跡,是18世紀末後陸陸續續發掘出來的一個小角落,還有大半部分仍深埋於土中。在西元前古羅馬廣場原是個沼澤地,經過多年的排水改良工程,變成市場及集會之地。共和國時期攤販、妓院、神廟和參議院等在這裡混亂雜處;隨著帝國的繁榮昌盛,皇帝、商人和政治家爭先恐後地在這塊廣場上建築宮殿、凱旋門、神廟、商店、法庭、貴族住宅,之後廣場就成為古羅馬帝國政治、宗教、商業和公眾活動的中心;直到2世紀廣場上的建築群才明確界定完成。中世紀時,廣場石塊被大量地劫掠去蓋教堂和宮殿。

IMG_20151004_126.JPG 

提圖斯凱旋門是現存古羅馬最古老的凱旋門,由圖密善皇帝興建於兄長提圖斯去世後不久,提圖斯大帝旋門是西元70年提圖斯皇帝鎮壓猶太人起義、攻佔耶路撒冷的紀念物,這開啟了猶太人四處流散的歷史。凱旋門的外牆裝飾大部分都不見了,只有拱門下的圖案依舊清晰可見。拱門下中央就是提圖斯皇帝,皇帝旁有著一對老鷹翅膀裝飾,這是藉由宙斯的象徵老鷹來神話提圖斯皇帝。

IMG_20151004_62.jpg 

我們先從帕拉蒂尼山往上爬,這個是當年一棟棟的豪宅,只是現在已經無法看到全貌,矮牆隔出的一個個小隔間依稀可見當年房子的模樣。

IMG_20151004_63.jpg 

這是帕拉丁阿波羅神殿(Temple of Apollo Palatinus)的遺址,是獻給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西元前36年屋大維(Octavian)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圖海戰打敗安東尼,打敗埃及豔后克麗奧佩托拉、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後,屋大維發誓建一座神廟獻給阿波羅,神廟的地點就是他在帕拉蒂尼山上、曾被閃電擊中的土地。

IMG_20151004_64.jpg 

爬到山頂可以清楚的看到古羅馬廣場的全景~正中央的聖道與聖道前方的元老院。這裡的視野真的超好的,山下的景色一覽無遺,千萬不要以為帕拉蒂尼山上沒甚麼而偷懶不爬喔!

IMG_20151004_65.jpg 

接著我們下山爬到帕拉蒂尼山的另一側,這裡是以前的葡萄園,在這可以看到完整的羅馬鬥獸場與君士坦丁凱旋門,就是那鷹架稍嫌礙眼;在這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羅馬鬥獸場南邊的上方外牆,已經整個不見了......

IMG_20151004_127.JPG 

下山後我們繼續朝聖道的終點前進。右邊的那棟圓形建築就是羅慕洛神殿(Tempio di Romolo),目前附屬於後方的聖科斯瑪暨達米安教堂(Santi Cosma e Damiano),仍保留原有4世紀的青銅大門。此做神殿並非羅馬創始祖的神殿,建於4世紀,在526年被轉為教會使用。這棟是古羅馬廣場唯一一棟保存完整而且可以進入參觀的建築。

照片左邊的那棟是安東尼諾與法斯提娜神殿(Tempio di Antonino e Faustina),在當時是屬於造型奇特的神殿,是羅馬皇帝Antoninus Pius於141年為最後一位妻子Empress Faustina所建,後來成為供奉他們兩人的廟宇。十七世紀加上正面的巴洛克裝飾,石柱上的細線凹槽是中世紀企圖拆毀古建築時,用帶子圈套於此以防帶子滑落之用。

IMG_20151004_66.jpg 

從內部殘存的一些壁畫,可以想像當年裡面多麼得富麗堂皇,我們現在看到的聖母懷抱聖子壁畫,大概就是作為教會時添加上去的。其實內部相當的寬廣,但是整個後殿跟地下室都還在進行考古挖掘或修復,我們走一圈5分鐘就出來了。

IMG_20151004_67.jpg 

古羅馬廣場沒有遮蔽物,要是在夏天的豔陽下參觀,應該相當的痛苦,還好今天高溫只有25度左右,算是相當舒服的天氣,走得累了就隨意坐在散落四處的柱頭上稍事休息,儲備體力後繼續前進。

IMG_20151004_68.jpg 

站在聖道往上看帕拉蒂尼山,才發現原來山上觀景台的下方不是山坡、而是一個個拱門~我們剛剛就是站在站片中央的平台上往下看。這些拱門以及下面的小房子就是聖女之家(Casa delle Vestali),這裏是女祭司和聖女們住的地方,3層樓高的建築約有50個房間,現存為191年火災後重建。

在聖女之家前面晃晃,就可以找到火神廟(Tempio di Vasta),這是祭祀共和國守護女神的小圓形神廟,據說是王政時期第二位王努瑪(西元前7世紀)所建,他不僅創立Vasta女神教,還安排聖女的班次與制度,最後重建於2世紀末。

IMG_20151004_69.jpg 

卡斯托爾與波呂克斯神廟(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約建於西元前484年,是為了感謝贏得里吉洛斯湖戰役(前495年)而建。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是宙斯和斯巴達王后麗達(Leda)所生的孿生子,對其崇拜從希臘經大希臘和義大利南部的希臘文化傳入羅馬。現在只剩三根柱子和頂上的一段殘壁~最左邊的柱子間都位移了,最右邊的那根柱子中間還用不鏽鋼圓環補強,恐怕在一次大震動就要解體了。

接下來要講一下神話故事~雙子座的由來:斯巴達王后麗達非常的美麗,宙斯看見她後就立刻愛上了她。宙斯化身為一隻天鵝,依偎到麗達身邊。麗達生下了兩顆天鵝蛋,一顆孵出卡斯托爾與波呂克斯兩兄弟,另一顆誕生了克麗泰梅絲特拉(Clytaemnestra)、及天下第一美女海倫(Helen)~就是引發特洛伊戰爭的那位美女。 

雖然四個兄弟姐妹是出生自同一個母親,可是他們卻有著不同的父親。卡斯托爾 及克麗泰梅絲特拉的父親就是原本的斯巴達國王廷達柔斯(Tyndareus),而波呂克斯及海倫的父親才是宙斯。雖然他們不是真正的孿生兄弟,可是二人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十分好。卡斯托爾擅長戰術、馴馬和騎術,而波呂克斯則善於格鬥和拳擊,他們最著名的就是到科爾奇斯取回金羊毛的故事。

卡斯托爾死後,只留下不死身波呂克斯。於是波呂克斯向宙斯請求,希望能夠與卡斯托爾共赴黃泉。宙斯於是同意兩兄弟輪流在天上和冥界生活。慶祝雙子兄弟的節日是七月十五日。古羅馬還為這對雙胞兄弟建立了神廟:卡斯托爾與波呂克斯神廟。雙子座的兩個最亮的星星就是以兩兄弟的名字而命名的:卡斯托爾&波呂克斯,永遠的雙子星。

IMG_20151004_70.jpg 

正中央的那三根柱子是提圖斯维斯帕先神廟遺址(Tempio di Titus Vespasiano)。

IMG_20151004_71.jpg 

農神神廟(Tempio di Saturno),當時曾被人們視為重要的宮殿,在12月祭農神的日子裡,奴隸被破例許可和主人開懷暢飲,人們互贈禮物,據說這是耶誕節傳統的由來。原來的神殿建於西元前5世紀,現存的7根圓柱為4 世紀重建的。

IMG_20151004_72.jpg 

賽維魯大帝凱旋門(Arch of Settining Severus)於西元203年,以慶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皇帝和他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塞普提米烏斯·蓋塔在194-195年和197-199年兩次戰勝波斯。照片最右邊被切掉的那棟磚紅色屋子就是教廷。

IMG_20151004_73.jpg 

我的小小心得:其實古羅馬廣場的每根柱子都是某某遺跡,這些不同的遺跡太多了,實在是無法一一跟各位分享。老實說,古羅馬廣場上的遺蹟並沒有好好的保存與修復,大部分都只剩下幾根柱子、難以想像神殿等建築的全貌;我在參觀廣場的某個景點時,旁邊的外國女生驚呼:這真是太神奇了,他們怎麼能夠依據幾根柱子、殘存的地基,辨認出這裡以前是甚麼呢?

在古羅馬廣場我們兩個研究的最認真的,可能不是羅馬遺跡,而是滿天飛舞的飛天螞蟻(許先生說這蟲子太大隻了、應該不是蚊子)、一隻純黑的兔子,以及在帕拉蒂尼山上到處可見的綠色蜥蜴~我們大概遇到了15隻左右。

IMG_20151004_74.JPG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 交通:地鐵B線,Colosseo站;公車60、75、85、87、117、271、571、175、186、810、850、C3線 Colosseo站

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西元312年,古羅馬時代共有21座凱旋門,但是現在羅馬城中僅存3座,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建造最晚的一座,是古羅馬皇帝入城必經之路,可以看出早期羅馬藝術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較完好,值得一看。它是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12年徹底戰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並統一帝國而建的。據說,著名的巴黎凱旋門就是參考了這座君士坦丁凱旋門而設計建造的。
凱旋門上方的浮雕板是當時從羅馬其它建築上直接取來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如安東尼、哈德連等的生平業績,下方則主要描繪的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鬥場景。

2.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

網址:http://www.archeoroma.com/foro_romano.htm
交通:地鐵B線Colosseo站、公車75、81、673、175、204
門票:套票12歐元(包含競技場,古羅馬廣場和帕拉蒂尼山)可以用 Roma Pass
開放時間:9:00 -日落前兩小時
古羅馬廣場沒有遮陽的地方,夏天很熱!要記得帶水。
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又稱古羅馬市場,亦有「露天博物館」之稱,曾是古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代表著古羅馬建築的輝煌,每年都吸引著大量遊客參觀。
古羅馬廣場位於帕拉提諾山、奎裡納爾山(Qui rina)和坎皮多利奧山(Capitole)之間。原為沼澤地帶,大約在西元前6世紀,經過多年的排水和改良工程,成為市場和集會之地,在最初的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廣場是一個混亂的地方。這裡有賣食品的小攤販,有提供應招服務的妓院,還有求神拜主的寺廟和參議院議廳。到了西元前2世紀,羅馬人認為,他們需要一個更加有利於健康的活動中心。因此,羅馬廣場上原有的食品店被商業中心和法庭所取代。儘管羅馬大帝們改建了舊建築,而且新建了許多廟宇和紀念碑,但是羅馬廣場仍然是舉行儀式的中心場所。
西元3世紀,大火的襲擊摧毀了廣場,4世紀羅馬已衰落,大規模的建設停止。接踵而來的還有地震,5世紀,西哥特人(410年)和汪達爾人(455年)先後攻入羅馬,廣場遭到破壞,以後長期頹損。中世紀時期,廣場的石塊被大量地搶掠蓋宮殿和教堂,在建築工人的石灰窖裡,珍貴的大理石化為粉末。最後,廣場在肆意的掠奪後逐漸轉變成奶牛牧場,從18世紀末至今才陸續得以較連貫地發掘。
古羅馬廣場一度是古羅馬的神經中樞,凱撒被刺殺的地方在這裡、屋大維演講的的地方也在這裡,這裡是古羅馬輝煌的舞臺。西元前44年2月15日安東尼向凱撒獻上了一頂王冠,這樣的喜訊還來不及傳遞到古羅馬的每一個角落,一個月後就是在這裡凱撒身受23處刀傷而死,大約60位元老院議員策劃了這次令人震驚的謀殺。當凱撒以國家最隆重的儀式歡迎他的情人和兩人愛情的結晶—凱撒利昂時,覬覦權力已久的政敵就在心裡嘀咕開了,他們擔心羅馬的統治權會旁落給一個「雜種」。當然,或許這只是權力鬥爭的一種藉口而已。偉大的凱撒成了犧牲品,權力和愛情的雙重犧牲品。
無論如何凱愷撒也不會想到,就是那個給他敬獻王冠的人—安東尼,在分享了凱撒的權力之後,與克利奧佩托拉又上演了一場更為纏綿悱惻的生死戀情。只是摻雜了權謀的愛情,似乎就少了點令人盪氣迴腸的魅力。這場戀情的結局是,安東尼與克利奧佩托拉都死了,不像是殉情,更像是戰敗後的一次逃亡。他們愛情的終結者是古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屋大維,也就是奧古斯都大帝。他是凱撒的侄子,復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強大的權力競爭者都必須在他的視野裡消失。埋沒在古羅馬廣場上的故事太多,有的可以找到文字記載,有的存活在一代代的口頭傳說中,更多的是隨歷史的煙雲飄散得無影無蹤了。如今能夠看到的是處處蘊藏玄機的斷壁殘垣、廟墩孤柱,那個誕生了西方古老的文化、計數、度量、貨幣的古羅馬已經變得遙遠而陌生,我們在這裡只能聽到那段輝煌歷史絕妙的迴響,感知古羅馬令人懷念的精神魅力。
在古羅馬建築類型很多,按作用可分為軍事帝國的侵略服務的和為奴隸主最野蠻最腐朽的生活服務的兩類。而屬於前者的凱旋門是為炫耀侵略戰爭的勝利而建造的。其典型形制為方形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兒牆,三開間的券柱式,中央開間券洞高大寬闊,兩側開間券洞矮,上設浮雕。在女兒牆頭,放置有象徵勝利與光榮的青銅鑄馬車,女兒牆上並刻有銘文,門洞裡兩側牆上刻有主題性浮雕。置身於廣場中,沿著橫穿於其中央的「神聖之路」(ViaSacra),欣賞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廣場上原來有凱撒廟、講壇等其他建築,現已只存地面殘跡。
(1)賽維魯大帝凱旋門(Arch of Settining Severus),高23米,寬25米,進深11.9米,門只有一開間,威武雄壯,是大帝在東方邊境取得勝利後於西元204年修建的。塞維魯凱旋門是古羅馬廣場西北端的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築,建於西元203年,以慶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皇帝和他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塞普提米烏斯·蓋塔在194-195年和197-199年兩次戰勝波斯。賽維魯大帝率軍打過兩河流域,擊敗了帕提亞人,佔領其首都。這是羅馬帝國兩百年全盛時期的尾聲,塞維魯皇帝之後,幾乎整個第3 世紀,羅馬被內亂和外敵入侵所困擾,這是所謂「3 世紀危機」,直到差不多一百年以後,戴克裡先皇帝(Dioclesian)和君士坦丁皇帝時期,才穩定下來。
(2)提圖斯大帝凱旋門(Arch of Titus,81年),是現存古羅馬最古老的凱旋門,由圖密善皇帝興建于兄長提圖斯去世後不久,提圖斯大帝旋門是西元70年提圖斯皇帝(79-8l年在位)鎮壓猶太人起義、攻佔耶路撒冷的紀念物,這開啟了猶太人四處流散的歷史。提圖斯大帝凱旋門高14.4 米,寬13.3 米,深6 米,上面裝飾著精美的浮雕作品。其中以拱門內壁兩側牆上的浮雕最為精彩紀念,內容是頌揚提圖斯和他的軍隊鎮壓猶太人凱旋而歸。浮雕上,提圖斯皇帝親自駕著四馬戰車浩浩蕩蕩從耶路撒冷返回,勝利女神為他戴上勝利的花冠,他的軍隊則是正抬著從耶路撒冷掠奪來的戰利品,興高采烈地走在象徵勝利的凱旋門前。
(3)埃米利亞會堂(Basili caEmilia),於179年建成,曾作為金融中心進行商品交易。
(4)元老院(Palazzo Senatorio),門票8歐元,四層建築物,是共和國時代政治的最高機關,修建在古羅馬國家檔案館(Tabularium)的廢墟上,是羅馬共和國時期唯一留下的遺址。由於建築不容置疑的穩固,以及位於高處,在中世紀被男爵家族選為堡壘,在12世紀成為中世紀市政府駐地,還用作事實上管理城市的元老駐地。中世紀後期的元老宮是一個建立在山頂,帶有城垛的建築,用凝灰岩和磚砌築,一側建有四座建於不同時代的塔樓,現在仍然可以看到兩座塔樓,面臨庭院,僅可從土坡到達。1538年,教宗保祿三世法爾內塞決定重建整個建築群,他將重建工程委託給米開朗基羅。這項工程改變了建築的朝向,面向山下的城市。他也指導了1541年到1544年的建造工程。在他去世後,工作由賈科莫·德拉·博塔和傑羅姆·裡納爾迪繼續,1605年完成了立面。新宮的建築工程持續了整個17世紀上半葉,而廣場地面的鋪設直到1940年才按照原來的圖紙完成。元老院的雙層樓梯下有一噴泉,中心凹處為西元1 世紀時期的女神密涅瓦雕像,頗具特色。女神兩側是兩尊神色悠閒的雕像,右邊的代表台伯河,左邊的代表尼羅河。從元老院後面的階梯是看古羅馬廣場全境最理想的場所。門口為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幾何拼磚及馬卡斯.奧里略斯(Marcus Aurelious)騎馬銅像複製品,真品就在市政廳內,在這裡必看的景點:(a)馬卡斯.奧里略斯(Marcus Aurelious)騎馬銅像;(b)母狼餵嬰雕像,羅馬起源就從這個故事開始。其實,門口就有這兩座雕像的複製品,若不想花錢在門口看看就好。
(5)順著市政廳前米開朗基羅設計的階梯往下走,左轉沿著馬路走到底就會看到馬切羅劇場(Teatro Marcello),為羅馬第一個劇場,右邊還有三根阿波羅神廟的圓柱遺跡。順著小劇場繼續往前走,左手邊就是科斯梅汀聖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n)
(6)農神神廟(Tempio di Saturno),當時曾被人們視為重要的宮殿,在12月祭農神的日子裡,奴隸被破例許可和主人開懷暢飲,人們互贈禮物,據說這是耶誕節傳統的由來。原來的神殿建於西元前5世紀,現存的7根圓柱為4 世紀重建的。
(7)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的神殿(Tempio di Antoninoe Faustina),是一座為紀念安托尼努斯庇護皇帝的妻子而建的廟宇(約141年),農神神廟與這座神殿之間的前方,高臺上面立著幾根4世紀初修建的紀念柱,現已斷損。
(8)安托尼努斯和法烏斯提那的神殿右側前方為卡斯托爾與波路斯神廟(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約建於西元前484年,現在只剩三根柱子和頂上的一段殘壁。
(9)火爐神維斯太神廟(Tempio di Vesta),傳說這裡曾燃燒著象徵羅馬永恆的聖火。
(10)聖女之家(Casa delle Vestali),傳說曾住著守護聖火的女祭司們,至今清晰可見廚房、飯廳、會客廳等遺跡。

3.帕拉蒂尼山(Collis Palatium)

網址:http://www.turismoroma.it/cosa-fare/palatino
交通:地鐵B線,Colosseo站;公車60、75、85、87、117、271、571、175、186、810、850、C3線 Colosseo站。
門票:套票12歐元(包含競技場,古羅馬廣場和帕拉蒂尼山)
帕拉蒂尼山(拉丁語:Collis Palatium或Mons Palatinus)是羅馬七座山丘中位處中央的一座,其為現代義大利羅馬市裡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其高約40多米,在山頂上往下望,一側為古羅馬廣場,另一側為大競技場。
根據語源學,英語「宮殿」(Palace)一詞乃源自帕拉蒂尼山之名(Palatium),義大利語的Palazzo及法語的Palais等(二詞亦解作宮殿)亦是衍生於此。
根據羅馬神話,帕拉蒂尼山為羅馬建城者羅慕路斯與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被母狼發現並被其哺乳之地,牧羊人浮士德勒(Faustulus)在其後發現了這對嬰兒,與其妻子阿卡·勞倫緹雅(Acca Larentia)將二子撫養成人。當這對嬰兒長大後,此地成為羅慕路斯興建羅馬城的選址。
羅馬起源於帕拉蒂尼山,而據最近的考古挖掘顯示,這裡大約在西元前1000年起已有人居住。在羅馬共和國時期(西元前510年至前44年),很多富有的羅馬人皆在此地置有物業,而奧古斯都(西元前27年至西元14年在位)、提比略(14年至37年在位)與圖密善(81年至96年在位)的宮殿遺跡至今仍然可見。有一座相信是奧古斯都妻子莉薇婭(西元前58年至西元29年)的居所的建築物正在復修。座落於其附近的建築物為眾神之母賽比利(Cybele)的宮殿,其仍未被完全挖掘出來,亦未對公眾開放。在此建築物後方,山的另一側,便是所謂提比略的房子的所在地。
在弗拉維王朝的韋斯巴薌、提圖斯與圖密善三位皇帝在位(Flavian dynasty,西元69年至96年)時期興建的弗拉維宮殿(Flavian Palace)可以俯覽整個羅馬廣場。此宮殿在其後被數任皇帝擴建和修改,使得其橫跨了帕拉蒂尼山,並可以俯覽大競技場。而將其擴建至足以俯覽大競技場的工程是在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西元193年至211年在位)時完成的,所以這部份亦稱為塞維魯宮殿。
在塞維魯宮殿旁為圖密善競技場(stadium of Domitian),其有著羅馬大競技場的外表,但卻不足以容納雙輪戰車進入行駛。其可能是競步、田賽項目或騎馬賽事的比賽地點。
此地亦是牧神節(Lupercalia)的祭祀地。

現在的帕拉蒂尼山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博物館,並且可以在繳付小量費用後於白天時遊覽,而入口在羅馬廣場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附近。

arrow
arrow

    Perse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